黄帝四七一六年 | 岁在己亥 | 癸酉月 | 己酉日
八月十一
公元2019年9月9日 | 周一
大
道
洞
玄
虚
导 读
本文节选自宋元时期全真道祖师清和尹真人(尹志平)所述的《北游语录》卷二。文中描述了中秋节夜晚,尹祖与栖真观住持以及弟子们以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为引,进行了一段既平实、又有深意的对话,表达了道教关于生命最朴实的哲理智慧。
一
中秋夜,栖真观露坐,众话及矾山圣泉,云是黄帝诞圣之地。
临泉有树,帝母尝曝藉衣于上,其树遂痀楼而俯,柯叶荫其泉,似不偶然也。父老云:“将老,复有孙枝生其下,既长,其枝干态度一如之,至于今不知其几代矣。”
或曰:“既有如此,何为不闻有大兴建以发扬之?”
师曰:“吾尝见小碣,读之。乃唐时一县宰,输己之俸以立,宋得天下之后,绿此地属契丹,故不复振。凡大兴必大废,平常乃能久,物理固然耳。自帝至今三千六百余岁,几经世之兴亡,而圣迹俨然,百世瞻仰,皆由平常以致于此。”
“师父广读书穷理,深知帝之德常称于人。人多未穷道理,直以为虚诞,少有能听信者。云帝非谪降,乃自降也,因上天议大行,以天上无可施为,愿施於下土。初世为民,凡有利益于世者,知无不为,再世为官僚,其功以得济众,三世为帝,遂贻万世永赖之功。故知天人必施功德于世,使下民用之不竭,方始复升,安居其上。”
二
观主大师张公问曰:“传闻帝之先有五纪焉,咸有圣德,民寿万岁,可信然否?”
师曰:“以无书传可考,则似诞妄,以理推之,则为信然。”
“人初禀道气以生,亦必随道气之盛衰。当其天地始判,道气精纯,所生之人性如赤子,皆服其气,而寿数岂止於万。道气渐离,地产灵芝,当时人皆食之,犹得千岁。及乎道气已散,而生百谷,人择其精者食之,美滋味而嗜欲生焉,寿不满百,不亦宜乎。以理言之,亦不可谓诬也。”
“吾少时读佛氏《莲华经》,如云日之大若干,月之大若干,天有九霄,地有九垒,各高厚若干。初读之,直以为诞妄,后因入道,乃得其理。”
“谓如九霄,即虚无也。虚以实为对,则地有九垒,亦固然尔。如地产金、银、铜、铁之类,人见其金、银、铜、铁也。”
“是乃五行之气在乎内而秀,发于外而成形质,是自无而入于有,虽日坚刚,然久则必还其初。昔有客尝论及时尚,以金饰衣段,计日所费不下数百蜓,不意坚金亦复有坏邪?”
三
“吾是以知世人不知天道如此。天道必还,非有心于还,而自还之,此即理也。
金出于地,亦何尝欲于世用,人以机巧取之不厌,则有伤于元气。今者形质虽坏,而其气则复于初。如或不然,则生生道息矣。生生之理,不独于金水火土木之属,凡物皆然也。”
“吾从师父过阴山之北,沙漠有大林,虽无斧斤之伐,不以大小而举林自朽,盖所禀根气既衰,不得不朽耳。然则其孙枝又复生其下,此即生生之道也。
“以此观之,荣枯生死,莫非自然。人生富贵贫贱,荣枯寿夭,亦各有所命也。”
“惟人不受其命,则苦心劳形,贪求不已,然则终不能于定分上曾有一毫增益。若或用心失正,积成罪业,其所损有不可思议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故曰无心是道。”
“夫世道衰微,民不能明达此理,故天生大圣大贤以拯救之。以言教,以身化,发明三理,将使复其常性。祖师设教,正为此耳。”
四
师曰:“凡人无故遭人欺罔困辱,或至杀害,莫非还宿债也。惟达人明理,故不敢欺一念,不敢凌一物。一言一动,惟恐有负于物,宁人负己,终不以己负人。”
“欺人则自欺,害人则自害,如以刃自伤其身。”
师与众坐,论及世之人多剥于下,而奉其上,以安其身。
师曰:“何惑之甚也?取于众而安其众,身不求安而自安。若惟求安身而不恤于众,则是反危其身,是不明损益之道也。故云: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此非世俗所能知。”
主编:琴心悠悠
编辑:韩 缓 之
校对:任杨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