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7点多,因为暴雨,多辆汽车被堵在广州增城新塘镇广园快速路塘美出口附近。来自四川达州的货车司机43岁的郑师傅正在开车,当时听到辅道下排水沟里有人喊救命,他意识到有人落水了,就下车脱下衣服、鞋子跳下去救人。但是陷入水沟的交汇处,暴雨涨水很大,水流湍急,根本站不住,郑师傅被冲走了……
他的妻子说:郑师傅肺里全是沙子,撇下瘫痪父亲和4个孩子,最小的2岁,17岁大女儿将高考。
又是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郑师傅的生命时钟,永远停在了43岁。
据悉,郑师傅的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他是一位痴情男子,前妻卧病在床十几年,郑师傅一直陪在身边照顾直至离世。前妻的重病,让郑师傅一家一贫如洗。
郑师傅的前妻留下一名17岁女儿,后来郑师傅又重组家庭,现任妻子带着2个孩子,后来郑师傅还和现任妻子又生了一位两岁小孩!两人一共要养育4个孩子!如今郑师傅见义勇为突然离世,妻子知道后,一度哽咽,哭着说“这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看网友的留言,有两种主流态度,一种是赞扬郑师傅的见义勇为,呼吁给他应有的荣誉,善待他的家人。还有另一种探讨,这种危机状况下,见义勇为是不是明智。
斯人已去,这个时候讨论应不应该下水救人,似乎有些冷血,但这确实也是评估“见义勇为”时的一种道德困境。在媒体的报道中他是“无名的英雄”,在他的家里,他是个“不称职”老公,他撇下瘫痪老爹和4个孩子,而孩子最小的只有2岁,17岁大女儿即将高考。他撒手而去,这个家该今后怎么办?
我们该不该鼓励郑师傅的勇往直前,还是只提倡见义智为,考量觉得自己有把握再去救人?作为一个成年人,怎么评估他有没有足够的把握救人呢?危急之下,可能郑师傅只有满腔助人的热血,根本没来得及思索。小编其实很反感过分鼓吹“见义勇为”的行为,每一次见义勇为的前提,都应该是量力而行。
一个成年人,背负着的早已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重担。即使因为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一些物质补偿,谁能代替他绕膝在父亲身侧,谁能代替他给妻子后半生的陪伴,谁又能代替他抱起2岁的孩子,安慰父母双亡的女儿?
一场大雨,带走了一个好人,也让好人的家庭流泪。愿逝者安息吧!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