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39度的高温天气下,刘呈富推着轮椅艰难前行,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服。轮椅上的李忠美抱着30多斤重的制氧机和枕头状氧气袋,同样疲惫不堪。这对夫妇的人生比山城的道路更加坎坷。
45岁的李忠美是一位宫颈癌患者,已经抗癌12年。2023年她的病情再次复发,医生推荐她使用一种名为卡度尼利单抗的注射用药。然而,这种药物引起了严重的肺炎不良反应。更让她震惊的是,她花费79320元从医药代表那里购买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竟然是“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
另一位宫颈癌患者唐雪莲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她感到愤怒:“这是要拿我们当小白鼠吗?”
李忠美家住巫山县,2023年7月宫颈病症复发。她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化疗期间,主任医师李某不断向她推荐卡度尼利单抗。起初因药价昂贵,李忠美没有接受。但随着病情恶化,她最终决定尝试这种药物。从2024年4月开始,李忠美每隔21天注射一次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每次5支。到今年2月,她共使用了约70瓶。
春节期间,李忠美突发咳嗽,呼吸困难,被诊断为I型呼吸衰竭。西南医院立即让李忠美停用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出院后,李忠美需要24小时吸氧,出门需要坐轮椅。丈夫刘呈富不得不放弃货车司机的工作,全职照顾她。
李忠美展示了她使用的两种不同包装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正品药盒上标注生产企业为康方药业公司,而小包装上则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字样。这些小包装上还印有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名字。
唐雪莲的情况与李忠美类似。她也使用了这种小包装的药品,并且在用药一年后,病情更加严重。她后来参加了另一种新药的临床研究受试,才知道临床研究用药是免费的,甚至还有交通补贴和抽血补助。
李忠美向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反映了李某的“失职问题”。医院回应称,医务人员只是出于好心提供了购药便利,并不存在利益往来。李某表示,推荐卡度尼利单抗是医院专家团队的会诊意见,但她拒绝透露专家名单。
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均否认参与过卡度尼利单抗的相关研究项目。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人员建议直接报警,认为这种研究用药流入市场已经是案件。
医药代表冉登元承认自己违规发放药品,目前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唐雪莲和李忠美夫妇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寻求帮助。执法大队表示,正在进一步调查此事。
律师张少春分析认为,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实施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详细情况。如果医院名称出现在药品包装上而医院并不知情,可能导致患者虚假认知,涉嫌诈骗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如果存在医院领导或医生与医药代表勾结或商业贿赂行为,则可能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或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