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说起印度大家都会想到很多趣事,什么研制30多年的光辉战机、研制40多年的阿琼坦克、下水三次还没有完工的航空母舰以及开闸4秒就溃坝的水坝。很多印度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不敢令人恭维,以及印度人的迷之自信令人不解,不过今天要给大家聊的印度确实有自信的资本,那就是印度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
印度地图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西宽2800多公里,南北长3000公里左右,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印控克什米尔的10.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西北与巴基斯坦相邻;东与缅甸及孟加拉国交界;北与中国、不丹、尼泊尔接壤;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说起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好的令人羡慕,堪称亚洲自然条件最好的国家!
印度地形图
从地形地貌来看,印度从北到南依次是青藏高原南麓的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其中山地占总面积25%、平原占总面积的40%左右、高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山地和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地势平缓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同时也适合大规模基建的开展,经济条件十分优越。
印度地形图
从气候上来看,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地区,北部地区属于温带。但是因为北部的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季风的双重影响,使得印度成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印度整体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在6~10月份,旱季在3~5月份、其余为凉季。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印度除西部地区较为干燥以外,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其中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而且青藏高原阻挡了北部的寒流,使得印度基本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十分利于农业发展。
印度气候分布
我们知道“民以食为天”,农业耕种面积决定人口承载能力,印度的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左右。印度以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拥有154万平方公里的耕地,耕地国土面积比高达51.6%以上,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略高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耕地面积前五的国家对比
从国防及地缘战略上来看,印度的地理位置同样是亚洲最好的。从地图上看,印度国土深入印度洋腹地,东西分别面临世界第一大湾孟加拉湾和世界第二大海阿拉伯海,距离海洋对岸的国家都在1500公里以上,且多为小国,受海上威胁很小。因直面大洋,印度海军和船只可以直接出入印度洋,受到他国的制约较小。在陆地上,印度北部为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常年冰雪覆盖,而其他邻国和印度的综合实力又不在同一量级上,很难对其构成威胁,受到陆地的威胁同样较小。
印度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印度距世界油库波斯湾仅1000公里左右,使得印度成为中东地区的重要玩家之一。印度洋航道是连接东亚到中东及欧洲的主要海上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而印度又深入印度洋腹地,可以说是航线必经之地,使得印度可随时监控并针对性的掐断部分国家的航线。同时印度拥有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其处于世界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北部入口处,当局势有变,印度完全有能力短时间内封锁马六甲海峡,影响世界局势的发展。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印度可谓手里握着一副好牌,也难怪原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印度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予,但不是金银或出口货物,而是它目前的地位。今天,全世界都已认识到未来的亚洲将有力地决定于印度的未来,印度将日益成为亚洲的轴心”。但是印度似乎并没有完全发挥这些优势,印度在很多方面表现的都很糟糕,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所改变,那时印度必将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印度的地理困境
都说印度的地理位置好,两面临海的倒三角形,不过细看一下地形,其实挺要命的,最适合人口生息繁衍的恒河平原,基本被德干高原堵在内陆了。而沿海只有细细的一条带状平原。
人口聚集地、大平原、沿海,这三个条件叠加到一起,就具备成为世界工场的潜力。
印度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的地方很多,但三个条件同时齐备的地方基本没有。
德干高原平均海拔600~800m,不是很高,也比较平坦,但对印度地理的分割作用非常大,即使德干高原只比恒河平原高出200米,这就意味着印度的大江大河水就不可能滋润到这片广袤的地区了。而正是因为德干高原也不够高,所以缺乏雪线,降水主要靠季风,而且降水集中在高原两侧。这片高原都是草原和灌木地带,是因为缺水,所以人口分布就少,对应的基础设施也更差。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里有提到,印度中部(德干高原)对大宗物资的运输,主要使用的运输工具是牛群,就是牧民放牛的时候顺便带个货,要是专门跨过高原去送货得赔死。证明了德干高原对两侧的面条状沿海平原和北侧的恒河大平原,起到的就是天然分割的作用。
于是,印度的人口核心板块被堵塞在喜马拉雅山下的恒河平原上,远离海岸线。而陆地运输的成本,同样距离,是海洋运输的20倍,造成经济活动的成本高而效率低。
印度别看地盘不小,位置很好,人口还多,其实人大部分人口都放在无法发挥劳动力优势的地方,而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压根又装不下那么多人口。
右边临着孟加拉湾的西孟加拉邦有8万多平方公里,是一大块平地,,一亿级人口的国,那么条件很不错,但是印度10亿级人口的大国,目标高远,做着大国梦也就是个梦了。
而且英国当年跑路的时候,一定要把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这两块地方切出去,尤其孟加拉占据了恒河出海口,相当于长江口的江浙沪,是南亚次大陆唯一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地方。想想如果中国没有江浙沪会是什么熊样?由此这就能看出大英作为搅屎棍是多么的合格。
这个国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铁路运输中有很多让人
瞠目结舌的“开挂”行为。
目前也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
虽然它是世界最大的软件业外包市场,
但它的种姓制也形成了各种贫困,
繁荣现代与贫穷共存,
它就是印度。
-01-
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同时也是金砖国家之一,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面积居世界第7位,
(面积前10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
印度地处北半球,
位于北纬8°24′~37°36′
(通常描述为位于10°N-30°N左右)、
东经68°7′~97°25′之间
(东经70—东经90度经线左右),
属于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
孟加拉国嵌在印度东北部国土之间,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通常地理上需要记住的印度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印度的主要河流为恒河,
印度人将之奉为“圣河”,
它是印度也是南亚
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它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因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的原因,
印度的河流大多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02-
底图来自网络,标注地理蹊@谢皆兵
印度所在的印度半岛南部
伸入大洋,形成漫长的海岸线,
两侧海岸的形成了山脉,
面向阿拉伯海的西高止山脉
及濒临孟加拉湾的东高止山脉,
中部是形成时间较早且较为平缓的德干高原,
高原上多低矮的山地和丘陵,
高原山地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印度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
一直伸入印度洋,
地形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
北部是高大的山地,
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其中中南部的地势较为低矮平缓。
北部山地,
主要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
南坡的地势逐级下降而形成,
特征是崎岖狭长。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西起阿拉伯海岸,
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
是印度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南部高原则是平坦的德干高原,
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从印度洋来的水汽受东、西高止山的影响,
高原内部形成了相对炎热、干旱的气候。
△印度主要的地形区
在印度东、西高止山脉与大海之间
形成的狭窄的海岸平原,
特别是在西岸的一些区域
出现特殊的海水和河湖水系交汇的
地理奇观 ——“回水”。
夏季风盛行时,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形成充沛的地形雨,
集中降雨在短暂的时间内
会造成大量雨水汇入河
致使河水水位迅速上升,
漫过海堤倒流入海,
而通常在西南夏季风盛行时,
夏季风也会推高海水水位,
海水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
所以海水与河水经常出了现交集。
-03-
印度虽然国土面积不如中国大,
但印度却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它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
比中国耕地面积要多的多。
综合比较起来是因为
印度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
而中国山地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因深居内陆区域较多,
有众多沙漠,
印度气候湿润,
德干高原可开发耕地,
而中国的高原多位于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开发。
印度虽拥有众多的耕地面积,
但粮食产量没有中国多,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究其原因分析,可能是:
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与旱季,
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
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却可以一年两熟,
温带包括亚热带通常是最适宜的耕作区,
或许中国比印度具备这项独特的气候资源。
通常来说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区
会成为粮食丰收区,
但印度西北相对比较干旱的地区
却是印度的粮仓,
这应该是因为在热带地区,
降水过多光照少,气候闷湿,
而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又有灌溉水源的热带地区,
才能满足粮食正常种植收获。
印度人文及自然地理环境
为印度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大多为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国家对家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等。
但受季风的不稳定性影响,
印度的粮食生产也不稳定。
印度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的
有稻米、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
其中棉花、黄麻、茶叶
为重要的出口物资。
-04-
△印度冬、夏季风示意图
印度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
则是热带沙漠气候,
北部高山地带为高山气候。
印度没有四季之分,
但通常会被分为
雨季(6~9月)与热季(3~5月)
以及凉季(10~次年2月),
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
无寒潮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印度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因为北半球大多数陆地区域
是7、8月份气温高,
但印度最高月气温却通常出现在5月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印度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为6-9月,
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高温,
可印度在5月时雨尚未到来,
多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多。
再加上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在北半球,
印度各地太阳高度角增大,
太阳辐射强,升温快,气温高,
另外还由于印度纬度较低,
冬季受北部天然屏障阻挡气温相对较高、
气温累积升温快等多重因素影响。
位于印度东北的乞拉朋齐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被称为“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距离孟加拉湾约300千米处,
是一个地势较低平的洼地,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面向
印度洋吹来的暖湿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受地形雨影响形成。
独特的印度地理环境也形成了
独特的印度生活方式及各种自然人文景观,
这个曾经非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如今却是千疮百孔。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黄金之国”——南非。
地理位置
南非共和国,简称“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其纬度自南纬22°至35°,经度从东经17°至33°。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东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亚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
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好望角地理位置
高考链接
(2013天津卷)
请据下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分)
【答案】
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位于非洲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运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气 候
01
热带草原气候
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此处的热带草原为非地带性气候,夏季受南移的东南信风控制,从印度洋带来水汽,降水丰富;冬季则受北移的副高影响,降水稀少。
02
热带沙漠气候
南非由东向西潮湿气流影响越来越弱,因此愈向西愈干燥,全年降水由东向西从1000毫米降至60毫米,在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纳米布沙漠)。
成因:受东南离岸风和副高影响降水少,且沿岸本格拉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
03
地中海气候
南非西南端(典型城市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北移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南非气温比南半球同纬度其它国家相对低,但年均温度仍在零度以上,一般在12~23摄氏度。温差不大。但海拔高差悬殊造成气温的垂直变化。此外,流经西部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和流经东部海岸的莫桑比克暖流形成气温在经度上的差异。冬季内陆高原气温低,虽无经常性雪被,但霜冻十分普遍。
地 形
南非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主要地形区是南非高原和德拉肯斯山脉。南、东、西三面之边缘地区为沿海低地,北面则有重山环抱。
桌山是开普敦乃至南非的标志,该山山顶齐平,犹如餐桌的山顶。
矿产资源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铂族金属、氟石、铬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钒、锰、锆居第二位,钛居第四位,磷酸盐矿、铀、铅、锑居第五位,煤、锌居第八位,铜居第九位。
南非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开采自然矿产一直是南非最大的经济驱动力之一,每年开采的黄金总量占全世界的35%。南非被誉为“坐在金矿上的国家”,而约翰内斯堡则是该国最大的金矿石开采中心。
南非兰德金矿区为世界最大的金矿区。南非兰德金矿区是1866年发现的,至今已130多年了,已开出黄金达3.5万吨,现在尚有储量1.8万吨,合计5.3万吨。现有储量仍占全世界黄金总储量的52%。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开普敦
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而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开普敦。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历史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航道。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所有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都要绕行好望角,在好望角附近进行补给。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座以海岸码头为中心的城市——开普敦。
在约翰内斯堡建立之前,这里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迄今也是地区经济重心、是非洲海上贸易和造船业中心。
题目链接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温和湿润
C.商业贸易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A.城市核心功能区
B.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城市高级住宅区
D.城市生态功能区
3、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与解析】
1、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西欧殖民者为了扩张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纷纷向亚洲开辟航线,由于欧洲距离亚洲较远,开普敦地处非洲南端,是早期自由殖民者通向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是西欧殖民扩张重要的物资供应站。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普敦早期城市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
2、读图可知,开普半岛是开普敦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离开普敦市中心;半岛东西窄,南北狭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南非政府已将半岛地区划分为多个自然保护区,因此,开普半岛适宜发展城市生态功能区,故选D。
3、开普敦是南非西南海岸重要的港口和城市,从开普敦辐射出的多条铁路线、公路线对开普敦港口和城市、沿线城市、沿线经济、内陆地区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开普敦港口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线通往内陆地区不仅扩大了开普敦港口的服务范围,也大大改善了开普敦城市对外交通的通达度。
所以大家以后在碰到港口区位题目时,如果港口和铁路或河流相连的情况下,可以答出河海联运或港口与铁路相连,扩大了港口服务范围。
人口和种族问题
伴随着大航海运动欧洲白人、亚洲黄种人等各种族人群汇聚于南非,与本地的非洲黑人形成了今天南非的主要人口结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南非人口5652万(2017年数据)。分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80.7%、8.8%、8.0%和2.5%。
在1994年以前,南非是白人的南非,由英国裔组成的上层阶级,荷兰、法国、德国等殖民国的后裔形成的新族群阿非利卡人(布尔人)是这个国家的中上层阶级,主宰着南非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白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有意识推行种族隔离制度。
南非贫民窟
黑人没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只能给白人打工,做最苦最累的工作;黑人不允许和白人通婚,一旦发现就直接入狱。
坐公交车,哪怕白人身边有空的座位,黑人也不允许坐下,只能缩在车尾。
面对如此不公的待遇,南非的黑人也开始了长期的斗争,最有名的当属被关押数十年的民主斗士曼德拉。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1994年,随着曼德拉组建新政府,持续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白人终于将大权拱手让给了黑人。
曼德拉领导下的“非国大” 成为南非最重要的执政党,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解放黑人权益的运动。
正因如此,在20年间,有超过50万的南非白人在黑人政府上台后离开,且多为受过教育的高收入人群。大量有钱有知识的白人离去,也给南非经济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南非在黑人政府执政后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在经济策略上缺乏经验和失误,导致南非经济不断衰退。
而本次南非大骚乱实质上就是南非多年来的政治分歧,失业率高居不下加上新冠疫情蔓延所积累的长期矛盾。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