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佳友在线原创文章,图文由摄影师飘在英伦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无法给出笼统的定义。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近在眼前,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本期访谈嘉宾—飘在英伦认为,表面形式上的美固然好,但比其更重要的就是内在的深刻含义,这是一种要用心去感受的美,对于拍摄来说也是如此,内在的含义远比表面的形式要来的有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更多关于他的故事以及摄影心得。
本期嘉宾:飘在英伦
著名青年摄影师,是第一位拍遍英国的华人摄影师。以其拍摄极简主义慢门风格的照片而闻名,其作品时常出现于国内外知名专业摄影杂志《PHOTO》、《DIGITAL CAMERA》、《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摄影视角和创作功底。
我的摄影之路
佳友在线:你是因为什么喜欢上摄影,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拍摄什么题材?
飘在英伦:摄影一直是我的一个爱好,以前年轻的时候一直比较喜欢一些新潮的电子产品,比如随身听、MD。再到后来接触了相机,就喜欢上这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还记得最早用的第一台数码单反就是佳能的EOS 300D。
最初拍的题材,风光偏多。认为身边美的东西都值得自己去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喜欢一切美的东西,还记得那时候拍的最多的就是荷花。对于摄影师而言,拍身边的题材,还是比较方便的,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出片。相对如果拍不是很美的事物,可能需要一些技巧,用自己的审美观去赋予这套作品。但是拍荷花较之简单一点,比较容易让自己信心多一些。
器材:EOS 7D 光圈: 18 快门:140秒
感光度:100
(B门多张拍摄合成)
佳友在线:那后来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拍摄风格的?
飘在英伦:因为拍摄量越来越大,所经历的事情和所看到的景观越来越多,然后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慢慢的形成一种审美上的习惯和世界观,包括需要表现什么东西,拍摄的倾向性越来越专注。
佳友在线:看你的专业好像与摄影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这段时期对你的摄影之路有什么影响吗?
飘在英伦:其实在国外上学的这段时期,对我的成长和摄影方面的帮助都是特别大的。
我出国之前就比较喜欢摄影了,那时候全国各地去的地方也比较多,会在各地拍摄一些东西。最关键的是审美观,摄影观,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受过科班教育,更多受的是传统的影响。我当时在国内接受的都是这方面的教育,出国之后接触的就是西方的摄影,所谓的西方的风光摄影其实和国内差别很大,所以当时的眼界也打开了。
器材:EOS-1DX Mark II 光圈:2
快门:1/2000 感光度:100
佳友在线:国外的风格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飘在英伦:以风光摄影来说,传统的中国风光摄影我们都是讲究意境,比如水墨画的感觉,追求的是这个意;西方风光摄影则更注重形,就是它的表现形式更注重外在美,形式更多样化。如果用画来作比喻的话,国内拍风光更像水墨画,西方拍风光更像油画。因为每个国家文化底蕴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当然随着近些年的信息发达,我们国内的拍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了。
佳友在线:后来在摄影方面是如何学习的呢?
飘在英伦:其实没有系统的去学习摄影,所掌握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的碎片积累起来的。一个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就是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摄影书籍比较齐全,包括画册,对于个人审美的养成还是很有帮助的。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6.3
快门:100s 感光度:100
(B门多张拍摄合成)
佳友在线:您大多数是靠大量的阅览去提升自己的审美?
飘在英伦:是的,我觉得对于摄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审美,我个人认为技法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只有技法没有审美的话,你只是机械地去操作相机,没有办法表现出一个好的、让别人认可的审美,所以我画册看的比较多。
也许你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可能才能看得懂画册里的内容,但是我认为不用追求一定能看懂的,而是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美的。因为你在拍摄时都找不到最美的角度,这个其实就跟一些技法没什么关系,而是审美习惯的问题。
佳友在线:在网上了解到您的名字“飘在英伦”是源于您拍遍了英国吗?当时是因为什么想进行这样的系列拍摄呢?
飘在英伦:当时一个人在国外读书,跟现在不一样,以前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活动也没那么丰富, 你在外边生活是有一种流浪飘荡的那种感觉,再加上去的地方就是比较多,我认为这个“飘”字是比较有意义,比较有意境,所以说是一个综合因素。
器材:EOS 7D 光圈: 5.6 快门:0.5s
感光度:125
关于这个题材呢,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完成学习任务会比较及时,比如说考试、论文我都会很顺利的做完,然后就有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刚开始没有一个目标类似要拍遍英国什么的,并没有这样的原因,因为你去过一个地方几次之后,你可能就要换新地方了,所以拍的时间多了 ,自然就拍遍了,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我的摄影观与器材选择
佳友在线:摄影中,您最看重什么?
飘在英伦:我最看重的,对摄影师来讲就是摄影师的一种精神,对于作品来讲就是作品的内容。因为大部分摄影师都是追随别人去拍,而且是拍一些表面的东西,比较肤浅的东西。当然你初期模仿是比较有助于摄影师的成长,后期还在这样做就缺乏创造力了。首先要有创新的精神,其次要有一种创作精神,并不是说别人拍到什么了我也要去拍,那样只是拍一些比较表面化的东西。作为爱好来说我觉得拍什么都可以,但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一定要去拍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精神。比如很多摄影师,很能吃苦,他想拍一些别人拍不到的。
器材:EOS 5D Mark III 光圈: 1.4
快门:1/160 感光度:800
作品的话我就比较看重内容,比如那种特别唯美的光线、光影的照片,因为比较容易去表现,可能看多了更像快餐了,就品不到更深层的东西,当然拿来养养眼是无妨的。这个所谓内容的话就是你可能通过这个作品解读出更多的一些东西,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东西。
佳友在线:在微博上看到您发了很多系列作品,那么在众多照片中,您是如何取筛选片子的呢?
飘在英伦:因为我拍摄量特别大,自己不是一个职业摄影师,但每个职业摄影师都要有自己的一个主题, 而看到什么都拍的摄影师,不是说他技术差,而是没有专长的。我认为厉害的摄影师他一定要有自己的拍摄主题。但是我唯一的就是拍摄量大,可以从我所有拍摄内容里提取主题,而且我不是盲目的拍摄,比如我要去一个地方,我会拍任何我感兴趣的东西。而我有自己的主题,比如拍人笑脸,看到这个瞬间我就知道,这个主题是我延续拍摄的,那么我一定要拍。比如表现一个红色的主题,那么我看到相关的主题,我就会去拍。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16
快门:1/30 感光度:100 B门合成
其实很多摄影师都会去拍,但是他们都是碎片化的,不是系统化的。这些主题在你潜意识里的数据库里面就有,就是你看到了你就会知道,并不是说我要刻意去找这种镜头。然后你拍的数量比较大,数据库的主题就比较多,相对说比较纯粹一点。
佳友在线:接触风光和人文这两个题材后,分别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飘在英伦:你走的地方越多,接触的人越多,你经历的事情越多,会让你对社会、对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随着年纪越大,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浮躁,而是会静下心来。因为摄影开拓了我的视野,面对很多事更坦然。通过拍风光,你会知道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通过拍人文,接触的事物与人,你会知道当遇到困难,其实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你所谓的大事可能只是微不足道。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更深刻更客观的一个认识,让自己能更坦然的面对一切吧 。
器材:佳能 EOS 6D Mark II 感光度:500
光圈:4 快门:1/1600
佳友在线:能否分享一下,您最难忘的、意义深刻的拍摄经历呢?
飘在英伦:有一次开车比较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正好有晚霞,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场景很难得,停车了就和朋友一起去拍,停车的地方在山上,可能要走20分钟,我们就赶紧跑下去拍摄,结果到了地方想要拍照,却发现没有背上相机包,也就是说光顾着激动却没发现忘了带相机来拍摄。
佳友在线:可以谈谈您独创的高动态慢快门立体摄影法么?
飘在英伦:其实那应该算是别人给我加的一个标签吧,因为我在国内拍慢门摄影应该比较早。传统的慢门摄影其实可能就是为了虚化水啊云啊之类的,而我这种后期方式表现出来这种事物的立体感和质感,在拍摄的时候会用自己特殊的这种手法。很多人慢门都只拍一张两张,我会拍很多,简单而言,去合成它每一个角度的光影,展现的风光细节更全面,然后再通过特殊的后期方式表现出来更强的立体感。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8
快门:100s 感光度:100
(B门多张拍摄合成)
这种方法现在来看比较简单,但是在十几年前的话这种理念就属于一个新理念。也是因为在国外所看的东西比较多,加上以前技法的东西没有现在这么全,你只能靠自己琢磨,看到别人拍到了,你再根据自己的这种想法去做,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说自己处理的一些技巧。
佳友在线:风光拍摄,您会处于哪些考虑来选择相机与镜头?
飘在英伦:我去一个地方,选相机的话,肯定会选择一个可靠的相机,这是最重要的。像我之前遇到过的极端环境,比如特别冷的地方,要是相机不工作了,性能再好但是你却不能拍,那就是大问题了。作为专业摄影师,出去拍照带的器材比较多,但任何时候我都会带一台佳能的单反,因为我对佳能比较熟悉,它的可靠性和操控性都非常熟悉,也对它在任何场景下的表现都是能做到心中有数。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16
快门:1/1000 感光度:320
镜头方面,其实我刚开始摄影的时候对焦段要求的比较全,因为想拍的东西特别多,我会带一支28-300,然后再带各种定焦,不求最多但求齐全。现在的话拍摄之前会有一个主题,还会受自己的审美风格影响,带的镜头就不是特别多了,越少越好。首先会有一只广角便于拍风光,然后再带一个35mm或50mm之类的定焦镜头就够了,因为过程中还会拍一些人文。
器材:EOS 5D Mark III 光圈: 16
快门:30s 感光度:100
最后,机身方面除了可靠性还要考虑专业性与便携性。综合考虑下来我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佳能EOS 5D4。它在佳能单反系列中属于一个专业型,在恶劣环境下拍摄表现十分可靠,全画幅传感器适合风光摄影的创作,像素也够。拍人文的话,连拍速度也能满足街头人文的创作。同时对于自媒体人来说,它自带的WiFi分享到手机的功能也十分便捷可靠。
人文风光拍摄那些事
佳友在线:拍人文时,您是如何做到在不打扰人家的情况下去拍摄的?
飘在英伦:其实这要分情况分场景来说,尤其是注重隐私的人,打扰到别人或者说被拒绝,这种情况一定是你自己的举动让别人反感。
首先你自己言行举止一定要是文明的,不能说在别人谈话过程或是不愿让人拍摄的情况下去打扰到别人。这在任何地方都一样,在做一件比较私密的事情的时候,就不希望别人来拍照。因此场景的选择一定是要在对方最放松的时刻。
器材:EOS 5D Mark III +EF 85mm f/1.2L II USM
光圈:1.6 快门:1/1000 感光度:1000
其次就是你自己的气场,一定是让别人喜欢你的,不反感的。就像我经常说的,拍摄人文的时候,你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一个透明的人,举止装扮一定不能特别显眼。我要拍人文的时候,通常不会用非常显眼的镜头,因为这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专业摄影师或狗仔,让别人对你有警惕。同时可以尝试跟别人眼神沟通,然后有微笑,让她觉得你是善意的。
器材:EOS-1DX Mark II 光圈: 1.4
快门:1/1250 感光度:100
而穿着则一定要融合到一个场景里面,不能时时刻刻穿得像一个游客一样。比如你在正式的场合你也要穿一些正装或是商务休闲装。因为你的穿着和所处环境不符的话,会显得很突兀,别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你,会让人对你有所防备。
使用单反之类的机器拍摄时可以搭配一些比如35mm或者广角变焦这样的镜头去拍,这样拍出来的亲近感更强,冲击力更强,搭配机身又不是特别显眼。当然如果你想拍一些比较隐秘的人文片,又怕机器本身引起人们的反感,那么选择像佳能G系列之类的专业卡片机去拍摄也是可以的。
佳友在线:人文拍摄中您认为什么最重要?
飘在英伦: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表现的内容,因为无论是风光还是人文,我看重的都是作品的内在,无论是表现美的一面,还是看到国外一些表现暴力的,但是他所传递的思想一定是比较深刻的。很多人文摄影师就是为了拍一个光影,这种照片是很养眼,但是你要是没有表现的东西,那么我觉得这种就叫人文风光照了。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1.6
快门:1/400 感光度:1000
我认为好的照片,第一种形式上美的,可以叫好照片。升华一点,虽然不是特别美,但比美更重要的就是内在了,它表现的含义更深刻,比如说我拍两个普通人握手和我拍两个大人物握手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光影风光环境再好,那也不如我去拍两个大人物之间的这种世纪握手来的更好。也许构图不是特别的好甚至是有一些歪的,但是这个比美更重要。当然,我并不是说美不重要,只是觉得光拍出形式上的美是比较初级的一个阶段,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在形式上美的同时,又能有比较深刻的内涵,这肯定就是级别更高一点形式的美。
佳友在线: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很多初学者的风光照片可能也以形式上的美为主,那么你认为风光摄影里更深层的美是什么呢?
飘在英伦:风光拍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表现出来它的美,如果说更高级一点的表现,那可能就是你能表现出来它不一样的美,能通过你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出来它的美。我觉得风光摄影最主要的价值就是你传递出一个地方美感的时候,它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让别人很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会让别人看到一张美景就能感到愉悦,这可能就是它的一种价值所在吧。
对于初学者的建议
佳友在线:对于前面所提到的初学者,你认为他们该如何去提升自己呢?
飘在英伦:要培养美与内在的认识。首先一定要多看,看什么样的照片是美的,要是自己分不清,可以多看一些网站上点赞最多的或是编辑推荐的,这些照片被大众所喜爱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只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拍摄,这样很容易走偏。也许这些内容并不是你所能拍摄的,但是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它会去在潜意识中帮助你去拍。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16
快门:1/200 感光度:400
对于初学者首先要了解的肯定是相机的操作,也就是技法学习。大部分摄影师初学摄影时会专注在这一块,认为学会这个技法之后,就能拍的好。其实我认为,对于拍到好的照片来说,技法是最不重要的。就像开赛车,相机的操作学的只是像挂挡踩油门这样的基础操作,若是一直把精力在这方面投入的话,那是肯定不行的,就好比在真实比赛中更多涉及的是怎么去过弯,怎样去弯道超车,什么时候加油,什么时候换轮胎等等,注重的细节特别特别多,最初级的地方懂了就可以了。
摄影的话更重要的还是审美,因为你知道什么时候是美的时刻,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颜色搭配是美的。有了这个审美习惯后,再去追求内容就比较简单,因为你在拍摄一个有内容的东西的时候,就一定会想着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表达,那你所掌握的这种知识就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4
快门:1.6s 感光度:400
基础肯定是一个必备条件, 我说的并不是基础不重要,你一定要会,但不要把精力去过多的专注在这个技法上。其实多看一些画册,多看别人的作品,对拍摄是特别有帮助的。比如说拍风光不是说多看那种糖水片,一定要多看国家地理这类的杂志。因为它介绍的内容比较深,能让你有比较深的认识,拍一个东西只有在知道他的内在之后,才知道怎样通过形式上去挖掘它,很多东西不只是形式上的。
佳友在线:你在拍摄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创作上的瓶颈期?是怎样度过的呢?
飘在英伦:有啊,我觉得我每年都会有瓶颈期。其实这也是好事,因为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瓶颈,说明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摄影师的成长来说,有人特别快也有人特别慢,我觉得快的原因是,知道自己有瓶颈,有不足才会去充电,会去学习去克服。那么很多人不进步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拍的照片是最优秀的,是最好的,沉迷于自我当中,就不太容易进步。
器材:EOS 5D Mark IV 光圈: 6.3
快门:1/13 感光度:100
我是因为拍照时间比较集中,所以会在不拍照的时候整理这些照片,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些照片,就会发现很多不足,同时看到别人的作品,都拍得很好,就失去了拍摄的动力,认为自己拍的不好,这就是我的瓶颈期。度过瓶颈那段时间我就会一直看别人拍的东西,解决瓶颈的方法可能比较自然,到来年我又需要去创作了,那段瓶颈期其实潜在的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看的东西比较多,认识自己不足的时候也比较多比较全面,再去拍的时候解决了这些问题,又是一次升华,就豁然开朗了。当然,坐下来再看自己这次拍的照片的时候,还会发现有些不足,这就又是一次进步的机会了。
点击
阅读原文
Photofan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