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披露四百亿养老金被挪用骗取,有人1岁工作22岁退休 违规领取与挪用问题严重!近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报告了多项有关养老金、义务教育和“国补”等民生资金使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养老金被挤占挪用、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足以及企业骗取国家补贴等。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414.08亿元养老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个省份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此外,25个省份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例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名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尽管其档案显示1岁工作、22岁退休,但仍然层层过审后领取了累计69万元的养老金,并在新单位继续工作取酬。
审计署在过去一年中把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揭示部分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重点人群漏保脱保等问题。同时,在义务教育方面,《报告》也揭示了一些学校上报达到“底线要求”后再度失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23个县的1668所学校存在教学楼或学生宿舍质量隐患、未配备开水供应设施、宿舍一铺多人或大通铺、水厕或无害化旱厕设置不达标等情况。此外,一些学校还存在补短板应补未补与过度建设并存的问题。例如,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在一所农村学校未补齐学生宿舍和餐厅短板的情况下,花费382.07万元为另一所中学购买单价超过1万元的黄葛树、银杏等190株。
在“国补”资金使用方面,审计署发现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和严格。申领环节有37.91亿元被虚报套取。例如,云南五家家电销售企业利用审核部门不核查商品物流信息等漏洞,通过安排员工及亲朋到店刷卡但不交付实物、再全额返现等手段,虚开大量销售发票和交易凭证,骗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71.21万元。
此次审计工作围绕推进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扩内需展开,旨在揭示资金申领、分配和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