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左
近日,据称是鹿晗献出了九个“第一次”古装玄幻IP大剧《择天记》终于收官。湖南卫视的收视结果以及各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表现都堪称突出,但《择天记》口碑却严重扑街,豆瓣仅得4.3分,甚至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断了影视IP改编之路,碎了鲜肉IP剧的美梦。
收视表现与口碑评价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情态,是观众口不对心?还是口碑评价者与该剧的目标观众根本就是两个群体呢?
互联网大视频时代,观众收视需求不断分化,既需要《人民的名义》这种可以裹挟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进行收视和关注的大剧,也需要《择天记》这种拍给特定群体看的剧。本就是一部快餐式的网剧,何必要用大剧的标准来苛责呢?盯紧目标观众,进行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正在成为趋势。
口碑扑街,收视率和点击量却冲高
收视方面,《择天记》CSM52城收视率均值为1.1%,挺进湖南卫视周播剧场收视率排名前五,前面四部剧《花千骨》《旋风少女》等均为暑期档作品,有着天然的收视优势。
并且,《择天记》播出期间,湖南卫视黄金档主要播出电视剧《思美人》,收视表现偏低,基本锁定湖南卫视黄金档最低收视率。在前剧不能借力的情况下,《择天记》作为非假期档剧集能够获得这种收视表现,实属优秀。
点击量方面,CIVI影视大数据显示,《择天记》全网播放量突破了200亿,闯入年内剧目点击量排名前三。
社交媒体影响力方面,新浪微博#择天记#话题阅读量高达40.8亿,#鹿晗择天记#话题阅读量更是高达56亿,打破了微博角色话题纪录,影响力可见一斑。
口碑评价方面,《择天记》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从改编造成与原著的巨大差距,到剧情逻辑,再到演员的演技、剪辑、特效等,无一不被吐槽,豆瓣评分也是一路下滑至4.3分。
与猫腻同名网络小说相比,剧版《择天记》在人物关系、叙事节奏、剧情发展等诸多层面做了调整,遭到了原著党的不满。
演技方面的评价,估计王思聪的吐槽最有代表性了,“《择天记》是我看过的所有电视剧中,唯一一部所有主演都不会演戏的。看着尴尬又好笑。鹿晗和刘亦菲挺像,她曾经用一个表情(对就是无表情)演了几部电视剧。”
还有五毛特效、剧情逻辑等问题,在豆瓣讨论区,类似“又一神作被毁”、“4亿投资都洗钱了吧”、“这部剧到底适合多少智商的人看?”、“就最新的几集论择天记的逻辑bug到底有多严重”等吐槽帖都引发关注。
《择天记》播出效果与口碑评价怎么会表现的如此“冰火两重天”呢?
本是快餐式网剧,却用大剧标准苛责
豆瓣网友的一段分析非常到位,拿《人民的名义》的标准来苛责一部湖南卫视周播剧场的玄幻剧,是不合适的。
“首先,我想说我也喜欢看《人民的名义》,但同样我也喜欢《择天记》。两个不同类型的片子,满足我不同的精神需求。题材百花齐放挺好的。”“但喜欢《人民的名义》就喜欢出优越感就有点意思了。能有优越感的也是片方和剧组人员,观众追出优越感,开始踩其他不同类型的片就没意思了。”
的确,喜欢《人民的名义》并没有比喜欢《择天记》的高人一等。喜欢研究当下政治生态的人有之,喜欢热血少年“逆天改命”的也有之。《择天记》播出效果非常好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鹿晗的“粉丝”力量,而是与目标观众产生了共鸣,“砸中了观众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立意来看,《择天记》中纯净澄澈的赤子少年背负逆天改命、拯救苍生的沉重使命,构建出了一种宏阔的生命格局,潜移默化中对年轻观众产生着正面引导作用,为古偶剧开拓出了新格局与新境界。
《人民日报》就曾经发布了题为《从<择天记>的火爆 看到了阳光少年的正能量》文章,表扬了《择天记》正向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相比其他古装剧,“《择天记》没有将拍摄重点放在男女爱情上,而是着眼于少年励志成长,通过鹿晗这一影响力极大的优质青年偶像,传递出平等、自信、奋斗、向上的价值观。”
关于鹿晗的演技,柠萌影业的苏晓认为,“这部剧的属性要求了它的偶像气质,因此,我们选择的演员颜值都比较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沿用‘七分像三分演’的选角原则。鹿晗很符合陈长生的人设,因此他的角色契合度也比较高,得到的认可相对也多。”
的确,第一次出演电视剧的鹿晗的演技有待提高是事实,但也有评论认为,不可否认的是鹿晗有种与生俱来、从内到外的谦谦贵公子气,且具备同龄人稍有的沉静稳重。外柔内刚恰适地型塑了陈长生的“玉质人格”——温润明亮的气韵底色里散发着坚韧执著的精神光芒,可谓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关于与原著的差异问题,《择天记》原版小说中有很多情节是不适合电视剧来呈现的。比如,主角的一些“暗黑”性质的行为等。《择天记》给了古装IP改编剧一次有效尝试,那就是注重现实感,加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苏晓认为“我们在改编一部小说时,最重视的是突破圈层壁垒。书粉是一个小圈子,但要改编成影视作品需要面向更多观众,所以突破圈层是必须要做的事。不过,这种突破又不是与原著中的世界背道而驰,而是一种借力过程。借力中,不可避免会有矛盾。”
《择天记》本质上就是一部定位为“青春向”的快餐式网剧,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并对他们有所感召和激励,就够了。
盯紧目标观众,差异化生产内容
互联网视频时代,观众的选择极大丰富,收视行为也呈现逐渐分化的趋势,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只看重电视剧的题材故事。有调查结果显示,95后的观众认为演员的吸引力要比题材故事要大。
锁定目标观众不同,所需调动的资源也就存在差异,盯紧目标观众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资源配置,进行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是符合当下媒体传播趋势的。
《择天记》总制作人杨晓培认为,对于柠萌来说,聚焦年轻观众的剧集一直是产品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柠萌悦心的基因就是“青春向”,就是打造年轻人喜爱的剧作,尤其是古装剧集。所以作品的“青春向”是我们选择的标准之一。
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选择一个有着适当影响力的IP,选择适当的演员,选择符合投入标准的特效和服化道,就无可厚非。爱奇艺平台数据显示,《择天记》观众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构成比例高达82%。
《择天记》对于电视剧行业的意义在于,可作为电视剧分化制作趋势的试验品。无疑,实验结果是成功的。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公众号名称、ID、“新剧观察”二维码、作者署名
“新剧观察”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36氪、网易号、猫眼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联系:
微信:dannyer2929
微信:15201655723
邮件:xinju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