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最近被描绘为稳定币的隐秘前线。有券商在研报中提到,在义乌市场链上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还有人称,义乌已有超过3000家商户使用USDT等稳定币收款,月流水破10亿美元。然而,这些消息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行实地探访。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商户对稳定币并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从箱包、五金到小家电、玩具等多个区域,记者仅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铺捕捉到可以接受稳定币支付的信息,但该店主也表示小额订单不做。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小商品集散的关键枢纽,总面积达640万平方米。记者首先走访了二区,这里拥有8000余个商位,销售箱包、五金工具、电工产品、小家电等商品。在与多位商户交谈后,记者发现他们普遍只接受人民币或美元现金支付,对于稳定币则表示不熟悉或不接受。
在一家玩具批发店,店长对记者询问是否愿意接受稳定币结算时摇头表示不清楚。另一家日用品店的老板娘也明确表示不收稳定币,只接受人民币或美元支付。一位五金店老板则提到:“稳定币的牌照都没开始发,怎么用呢?”显然,他对稳定币有所了解,但并未实际使用。
尽管如此,稳定币在义乌并非完全无迹可寻。记者找到一家店主表示可以接受稳定币支付,但不愿意透露更多细节。这表明稳定币在义乌的接受度仍然非常有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主要通过货代公司完成收款。通常情况下,客户会将当地货币兑换成人民币,通过银行转账给商户,或者通过货代公司支付。一位老板娘表示,他们通常只负责将货物送到货代公司指定的仓库,至于货款的事情,则由货代公司处理。
关于稳定币在义乌的使用情况,记者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稳定币已经变得普遍,特别是在初次合作时,一些商家可能出于谨慎不愿透露过多信息。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虽然部分商家愿意接受稳定币支付,但这种商家占比非常低,远未达到普遍程度。
义乌当地相关协会人士表示,据他们了解,使用稳定币结算的情况非常少,几乎不存在。律师汪灵罡也指出,目前在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跨境支付中,稳定币无法使用。即使通过境外钱包收取稳定币,也无法将其兑换成法定货币汇回境内,这违反了外汇管理规定。
另一位律师吴燕飞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指出,尽管在义乌,公司通过注册香港离岸公司来方便地接收美元或欧元已成为常态,但她很少听说有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收取USDT等稳定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