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新零售”光环的盒马鲜生,正在遭遇转型的烦恼。
近日,#盒马被曝清货关门#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媒体报道称,多地不断曝出盒马鲜生清货撤店消息,其中包括大连中山门店、广州家信店等,另外,3月武汉还要再关3家门店。
除了撤店,多家媒体报道,盒马鲜生正在调整员工薪酬福利,要求员工转签第三方,一些全职员工不签三方就降工资。
对此,盒马回应“由于物业合同到期和个别商场不景气等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会关闭6-7家门店。”不过,对于员工降薪,盒马官方未予否认。
去年,盒马鲜生就已开启折扣化模式变革,该公司将5000多款商品的价格直接砍掉20%,大幅缩减SKU数量。但盒马鲜生的估值却大幅下滑,不仅独立上市事宜搁浅,甚至不断传出将被阿里出售的消息。
盒马否认大面积撤店
但正在调整员工薪酬
据报道,盒马鲜生曾经在大连拥有4家门店。但近段时间,其中两家盒马门店接连闭店。大连金州店在去年7月初正式闭店。紧随其后的,是大连中山店在今年2月23日停止线上接单,并于3月1日正式停止线下运营。
至于广州,上个月,位于海珠区的盒马鲜生家信店线下门店宣布于2月29日22:00起停止对外营业。
另外消息称,3月,盒马鲜生在武汉还要再关3家门店。一时间,盒马鲜生撤店的消息纷至沓来。
对此,盒马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物业合同到期,和个别商场不景气等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会关闭6—7家门店。
不过,盒马称,今年计划新开70家门店,同时有超过360家门店在正常运行中。
飞瞰财金小编了解到,不同的盒马鲜生门店运营状况的确差异很大。
以广州为例,位于越秀区的盒马鲜生中环广场店背靠附近中高端消费人口,经营状况一直不错;天河的盒马鲜生曜一城店所辐射的天河北,也是广州中产小区聚集地,虽然商场人流一般,但也能够支撑盒马业务。
而此次关闭的盒马家信店所在的海珠区家信广场经营状况一直以来不温不火,附近一位居民告诉飞瞰财金小编:“家信广场附近有乐峰广场(竞争),这个位置也没有地铁站可以直达,商场一直旺不起来。”
在清货关店外,受到广泛关注的还有盒马调整员工薪酬的一系列举动。
据媒体报道,春节开工一周后,广州一盒马鲜生店的拣货员小何降薪了。他表示,卖场由每单0.4元降到0.31元,仓库由每单0.25元降至0.21元,且与第三方签订合同的全职拣货员取消餐补。“熟手单日收入250元以内。降薪后,单日收入减少70多元。
不仅仅是广州,“现在是与盒马签合同的一些全职员工不签三方就降工资。”在成都盒马鲜生烤面包的小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拣货员每单的单价年前已降低。同时,主管让他转为与第三方签订合同,还准备采用计件形式为前场员工发工资。
另外在华东区域,上海盒马鲜生的拣货员小陈也注意到超市的变化,即让全职员工转签三方、取消饭补、降低每单收入。
对于调低员工薪酬、让全职员工转签第三方劳务合同等,盒马官方未予否认。
开启折扣化转型
估值大幅缩水
实际上,调整员工薪酬是盒马去年开启的折扣化变革的继续。
2023年10月中旬,盒马全面启动折扣化变革。据盒马官方发布信息,超过5000商品的价格直接砍掉20%,同时SKU由原来的5000多个缩减至2000多个,并且引入800多个新品,其中不少是高毛利的自有品牌。
2024年春节过后,盒马又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试点“线上线下同步低价”,在对部分产品线上降价的同时,将三地的免运费门槛由50元调整至99元。
种种迹象显示,盒马正在尝试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而这又和阿里整体战略以及对盒马在阿里版图中的定位调整密不可分。
202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批准盒马启动上市流程,彼时预计盒马将在6到12个月内完成上市。外界传闻其估值达到60亿至100亿美元。但仅仅半年之后的2023年11月,阿里就宣布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此后,盒马再无新的上市时间表披露。
相反,不断传出的却是阿里将出售盒马的市场传闻。2024年2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这个表态被外界普遍解读为,阿里有意剥离高鑫零售、盒马、银泰等“新零售”业务。
阿里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603.5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107.17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包括高鑫、盒马、银泰在内的“所有其他”分部的收入为470.23亿元,同比降低7%,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达87%。
而盒马的估值也在大幅缩水。据晚点报道,目前盒马仍在积极寻求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接触了包括上海地方引导基金、泰国正大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多个潜在投资方,目前估值约37亿美元。这一数字距离盒马之前的最高估值直接腰斩不止。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