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炭疽
预防炭疽
健康科普
近期,我省出现炭疽疫情,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传染病再次引发公众热议。炭疽到底是啥病?炭疽离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远?烟台黄渤海新区疾控中心特此提醒:面对炭疽,正确认识、科学预防是关键!
01
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炭疽芽胞杆菌可长时间存活于土壤等外环境中,一般是食草动物首先感染,患病动物的血液、粪尿排泄物、乳汁、以及病死畜的内脏、肉类、骨骼则会直接感染人类或污染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动物制品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不易传播,接触病人被感染的情况少见。
02
哪些人容易感染炭疽?
人间炭疽疫情多与特定职业暴露有关,例如从事养殖和屠宰牛羊等牲畜及贩卖相关制品的人群,从事皮毛加工处理职业的人群也可发生感染。
03
炭疽是如何感染的?
人类感染炭疽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经皮肤接触传播,破损皮肤接触到病畜的皮毛或其他污染物,病菌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引起皮肤炭疽。二是经消化道传播,主要因摄入被病菌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多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方式有关,引起肠炭疽。三是经呼吸道传播,多因吸入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尘埃或气溶胶感染,引起肺炭疽。最常在皮毛加工厂的工人中发生。
此外,昆虫偶尔可作为传播媒介引起人类感染,主要是蚊、螯蝇等昆虫吸食患病动物血液后再次叮咬人类引起。
04
炭疽有哪些临床表现?
皮肤炭疽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的皮肤。
肠炭疽多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之后突然出现呼吸窘迫、咯血等。
人间炭疽病例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且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很高,预后很好。肺炭疽及肠炭疽少见但病死率高。
05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炭疽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接触传染源。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
1、居民朋友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合格的肉类,烹饪时确保其烧熟煮透。不要从小摊小贩等非正规处购买来源不明的畜肉,更不要分食已知的病畜肉。
2、从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应重视职业防护,在操作时佩戴口罩、手套,避免可能的病原菌经皮肤或吸入引起感染,工作中严禁吸烟与进食,结束工作后做好手卫生。如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要贸然屠宰、食用或者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农村部门。
●炭疽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皮肤炭疽通过使用抗生素和处理创面等专业治疗可治愈,但若放任其发展,不做任何处理,炭疽一旦进入晚期,特别是出现全身出血等症状时则将很难救治,因此任何的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现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相关症状,应建议其立即就医。
往期推荐
健康科普丨常见病媒生物防制(八)——臭虫
健康科普丨常见病媒生物防制(七)——蟑螂
健康科普丨黄渤海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慢病防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