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陈家新集人。1909年4月14日出生于武昌黄陂(今武汉市蔡甸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陈士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员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十三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6年在陕北保安红军大学,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榘、宋裕和、林彪 后排左一赵尔陆、第五人孙开楚、第六人毛泽东
胸怀理想,投身革命洪流中
1909年4月14日,陈士榘出生在武汉黄土陂的新军工程营里。如今,在陈士榘出生地,武汉黄土陂工程营旧址上,树立着一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这一年,陈士榘刚刚两岁多,在这样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幼儿时代。
辛亥革命后,陈士榘随家人迁往北京,直到九岁时,才被送回荆门老家。在回家途中,一个意外事件深深刺痛了少年陈士榘。那天,陈士榘父亲的行李被盗,于是他就去找日本船长帮忙查看,可是日本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看着父亲被骂受辱,于是愤怒的陈士榘忍不住冲上去帮腔,却被日本人狠狠打了一耳光,这对陈士榘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少年陈士榘心中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外国人如此猖狂胆敢在中国土地上欺负中国人?带着这份困惑,陈士榘回到家乡,进入龙泉书院读书,当时的龙泉书院是一所倡办新式教育的学堂,在这里,陈士榘的困惑有了答案。龙泉书院有一个中学教师叫胡孟平,他是中共党员,专门开办夜校给学生讲述革命进步思想,陈士榘正是通过胡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这位传授先进思想的老师后来成为中共荆门县委第一任书记。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让陈士榘渐渐明白,国力衰弱和政府无能才是人民苦难的根源。从那时起,陈士榘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报效国家!然而,他的报国梦该怎样实现呢?陈士榘开始寻找人生的方向。当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已经在南方各省展开,在革命思想激励下,1926年,年仅17岁的陈士榘毅然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积极带领同乡青年上街演讲,斗争恶霸地主进行革命宣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陈士榘的举动很快被当时的反动政府视为“暴徒” 受到通缉,陈士榘被迫离开荆门,投奔在武汉的叔叔、中共地下党员陈雨苍,在陈雨苍的指引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进入董必武领导的湖北学生军事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从此,陈士榘踏上了青春报国的革命征途。
陈士榘第一次见到毛委员,高兴得竟然忘了敬礼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因暴动力量过于分散和临时收编的第四团叛变,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这时,起义指战员,犹如一群迷途的羔羊,彷徨在十字路口,举目四望,前面一片迷茫。
一天,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命令,陈士榘所在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一部到浏阳县文家市会合。陈士榘在村头当班值星,接待了一位头蓄长发、身穿蓝布长衫的先生。此人瘦高的身材,蓬乱的头发,走路时,脚还有些跛。但英俊而疲惫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有神,一见陈士榘是值星,便自报姓名,“我叫毛润芝”,并说有急事要找卢德铭总指挥。
陈士榘以审视的目光仔细地打量这位先生。这位先生笑着对他说:“小同志,你现在是值星,不能离岗,你找一个同志来,带我去见卢总指挥好吗?”
陈士榘不认识毛润芝,也不知道毛润芝就是毛泽东。目睹毛润芝儒雅的长者风度,亲切的笑容,耳听他谦和的话语,他心想,来人也可能是教书先生。于是,陈士榘带毛泽东去见卢德铭总指挥,正巧碰上三营的杨立三同志。杨立三惊喜地迎上前去说道:“润芝同志,我们可把你盼来了,卢总指挥和其他首长正等着你哩!”杨立三回头轻声对陈士榘说:“你不认识?他就是毛泽东,中央派来的毛委员!”陈士榘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毛润芝就是毛泽东呀!他一时高兴得竟然忘了敬礼。
此次,毛泽东来见卢德铭,主要是讨论部队进军的方向问题。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疲劳,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师长余洒度极力主张攻打长沙,进攻大城市。这也是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主张。
毛泽东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大胆地提出了与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如何保存这支队伍。他说:“当前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人的力量主要在城市,进攻城市只能是以卵击石,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同民众运动相结合,以保存和发展我们的力量。”
毛泽东由城市转向农村这一见解,使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同志们迷茫的眼睛里闪射出了兴奋的光芒。卢德铭总指挥、宛希先党代表、张子清营长等大多数委员都称赞毛泽东的意见。会议最后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工农革命军沿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向南转移,寻找落脚点。
前敌委员会会议开了一个通宵,何长工、杨立三作为会议工作人员,旁立静听,自然比别人提前了解会议情况。第二天一大早,陈士榘就跑来了,打听前敌委员会有什么新的部署。何长工兴奋地告诉他会议的情况,陈士榘高兴得跳起来,大声说:“我看毛委员讲得对!我昨天见面,就觉得此人不寻常,是个好军师。”
是啊,中共前敌委员会这个转兵决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决定,在革命的危难之际,毛泽东将这支队伍领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亲自给陈士榘等人主持入党仪式,带领大家走进了党的队伍
1927年10月前的一个晚上,陈士榘随入党介绍人、党代表何挺颖走进灵水县水口街一个祠堂的阁楼上。房间里摆着几条长板凳,靠北墙的一张方桌上,垂挂起两张方形的红纸,上面分别写着入党誓词和三个外文字母CCP,菜油灯把整个房间映成一片暗红色。陈士榘此时十分激动,他的心随着莱油灯的火苗一闪一闪地在跳,他回想自己参军,刚满三个月,跟随毛委员和卢总指挥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今天要走进党的队伍,一个农村娃子将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不禁热泪盈眶。
人来齐了,毛泽东起身站在桌旁宣布:“人已到齐,入党仪式开始。”
陈士榘等六名新党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入党的目的,各个介绍人又分别谈了新党员的政治表现以及简历,毛泽东走到六名新党员的面前,像是询问,又像谈话:“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要翻身,坚决革命!”
六个人差不多同时回答,道理不多,态度鲜明。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向六位解释了CCP三个英文字母,说那是表示中国共产党。同时,对入党誓言也作了讲解。随后,他便郑重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带领新党员宣誓。毛泽东读一句,六位同志也跟着读一句:
“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庄严而洪亮的声音在房间里久久回荡,人人都有一种特有的亢奋和激情,那入党誓词,是终身征战的誓言。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也是激动的,他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了,共产党员就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群众多做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党的秘密不能乱讲,互相帮助……
这声声嘱咐,连同那三个外文字母都深深地印在陈士榘等六位同志的心里。从那时起,陈士榘就怀着神圣的使命感,勇敢地踏上了艰苦的征程,紧跟毛泽东,向井冈山挺进。
来源:掇刀区政协及搜狐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