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雷军与余承东在舆论场上再次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6月1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小米YU7将于7月量产,并引用了一句“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疑似回应余承东前一天的言论。余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论坛上提到“其他行业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并直言这些产品可能质量不佳,但销量却很高。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打口水仗了。从2014年的“点胶门”到2023年的“龙骨转轴”之争,双方已经有过多次交锋。去年接受李翔专访时,雷军表示自己和余承东关系还不错,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在舆论场上互怼。
大佬们的口水仗像是一种“回合制游戏”,一方出招占据舆论高地,另一方旋即接招反制,你来我往。这种互动既宣泄了竞争压力,又轻松收割了顶级流量。更微妙的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乌镇峰会等场合把酒言欢,展现出成熟的商业风度。
5月31日,余承东在论坛上提到“其他行业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尽管未点名小米,矛头所指不言自明。随后,小米方面迅速反击。先是小米总裁卢伟冰以“十倍投入做一辆好车”驳斥产品力质疑,接着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转发该文,再次使用“莫言体”。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则引用解缙名联暗讽对手言论空洞。6月1日,雷军再次重复“莫言体”,将这场口水战推向新高峰。
这次交锋背后,反映了双方乃至整个行业的深层焦虑。汽车战场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产品竞争。几天前,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首次对媒体回应与小米的竞争,称战术上重视小米,但战略上并不害怕。4月份,董明珠也在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炮轰了小米汽车燃爆事件。雷军此前一直沉默,这一次大肆反击,主要是因为汽车是小米的战略重点,而余承东的言论直击了小米造车的软肋。
若将镜头拉长,雷军与余承东的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敌对,而是从营销舆论战逐步演变为技术路线、生态话语权的多维博弈。2014年的“点胶门”事件是双方首次公开激烈冲突的标志性事件。2023年的铰链之争则触及产品和技术层面。2024年,战火直接烧到了汽车领域,双方隔空互怼爆发得越来越频繁。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新高。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但发展规模和质量良莠不齐,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在车企狂奔的过程中,关于汽车制造本质性的问题正在被忽略和掩盖。
雷军用互联网速度颠覆制造逻辑,实现了“用户痛点优先”,获得了销量上的胜利。余承东则强调“技术至上”,认为汽车关乎生命安全,容错率远低于手机。余承东率先开炮,有其造车上的焦虑和压力。即便是华为,其车BU也经历了三年亏损超240亿的时期。雷军的强硬回应,既有对产品的底气,也暴露了小米的深层焦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倡议,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热搜话题褪去热度,唯有一组数据将永恒拷问着车企们:用户手中的方向盘是否可靠,售后账单是否配得上“豪华”的承诺。毕竟,汽车的战场不在微博,而在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