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5年5月的交付数据。5月份,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0856辆,同比增长16.7%。截至2025年5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0.15万辆。同期,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投入使用2414座理想超充站,拥有13195个充电桩。
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被视为“标杆”。其成功主要归因于早早摆脱亏损并实现盈利。理想汽车快速上岸的关键在于聚焦利润更高、受众更广的增程车型和L6到L9的“套娃模式”。这两个关键点使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的赚钱能力最强。即便是在价格战不断的2023和2024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依旧稳定在20%以上。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下,理想的领先优势开始减弱。过去很长时间里,理想汽车通过增程车型领先其他新势力,但其成功也引来了众多车企模仿。据统计,2021年汽车行业只有4款产品采用增程式技术,而2024年上市的增程电动车已经超过50款。随着越来越多增程车型上市,理想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理想“L系列”共有L6到L9四款车型,这些车型本质上可以视为一款“超大车型”,虽然在部分高端配置上有区别,但车机系统、语音助手等大致相同。一季度,理想L6实现销量4.4万辆,占理想全系销量的58%,消费者在选择理想品牌时优先选择入门级别的L6,这会拉低理想汽车的车均售价,进而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一季度理想汽车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59亿和6.5亿,增速分别为1.14%和9.75%。虽然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但1.14%的营收增速是过去几个季度以来最低的。
理想汽车的成功可以用“一招鲜,吃遍天”来概括。理想汽车是少数一开始就选择走增程路线的车企之一,这一路线在早期还引起不少争议。不过,增程确实有其优势,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2015年成立后,理想汽车只推出了“理想ONE”这一款增程车型,并且这款车型没有高配、低配之分,只有车身颜色可供用户选择。这款车型后来却“卖爆了”。
据媒体统计,理想ONE在停产前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辆,其中2020—2022年分别为3.26万、9.05万、7.88万辆。感受到增程车型的巨大潜力后,理想汽车一直聚焦增程车型。目前理想汽车主销的“L系列”全部还是在走增程路线。
当然,理想汽车也在不断优化技术。例如,理想L7的增程器采用1.5T四缸发动机直驱发电机,配合容量31.9kWh的电池组,可以实现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NEDC工况)。长续航的关键在于“增程器只发电不驱动”,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发电区间,热效率高达43%。
理想汽车成功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驾乘体验,将重点放在了“舒适+科技”上,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上了汽车。以定价最低的理想L6为例,其延续了现有家族式设计风格,使用悬浮式中控屏与副驾驶娱乐屏组成的连屏布局,采用真皮座椅,并支持压缩机冰箱等配置。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业绩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59亿和6.5亿,增速分别为1.14%以及9.75%。拉长周期来看,理想汽车的净利润表现尚可,但营收增长近乎停滞。导致业绩增长放缓的原因很多,但整体来看,还是跟聚焦增程车型有关。随着市场上增程车型的增多,理想汽车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另外,增程这一技术路线的红利期预计也将进入尾声。纯电车型的续航在不断延长,增程技术路线未来的增长还会进一步放缓。理想汽车成了众多车企研究的对象,无论是增程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如今市场上都有太多平替对象。理想汽车也意识到这一点,今年2月份,理想汽车在社交媒体上爆出了首款纯电SUV“理想i8”,预计将在今年7月份发布,五座SUV理想i6将于9月发布。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发力纯电是一个不错的新故事,但要讲好这个新故事并不容易。数据显示,目前在高端纯电市场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品牌是蔚来。尽管如此,高端纯电的渗透率仍然处于低位。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消费者更青睐增程或插混这种没有里程焦虑的车型,对纯电车型不太“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