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0海关小贴士
软萌的害虫
——蜗牛
一场雨后,在路边、小区的绿化带里甚至房屋墙壁上我们仔细一些都会看到蜗牛。
我们通常说的蜗牛并非是科学术语,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而是对所有陆生腹足纲物种的俗称。从分类学上来讲,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和海里的海螺、湖泊里的田螺一起都属于腹足纲。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蜗牛。
HI
你好
01
蜗牛介绍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有壳,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蜗牛分化得很厉害。它们分布到世界上的各个地方,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种间生理结构和外观差异很大。已知的蜗牛记述有3万种以上,颜色、外形等都千差万别,蜗牛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蜗牛有肉食的,也有素食的;有用肺呼吸的,也有用鳃呼吸的。从物种数量上讲,大部分蜗牛都是用肺呼吸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通常昼伏夜出,避免阳光直射,喜夜间或阴雨天活动。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尽管拥有数万颗牙齿,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也无法咀嚼食物。它们只能用“齿舌”——锯齿状的舌头来碾碎食物。蜗牛危害农作物的根茎叶,对农业、林业、园艺造成危害。
近些年我国进口贸易量不断增长,蜗牛随着运输工具,木质包装物以及粮食、苗木、花卉、盆景等入境的风险加剧。海关在口岸检疫监管作业环节严防有害生物入侵,蜗牛等软体动物是海关口岸查验人员关注的重点。
重点关注
02
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是被海关重点关注的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列明的种有:非洲大蜗牛、硫球球壳蜗牛、花园葱蜗牛、地中海白蜗牛、玫瑰蜗牛、散大蜗牛、盖罩大蜗牛、乳状耳形螺、比萨茶蜗牛。
非洲大蜗牛
Achatina fulica Bowdich
属柄眼目(Stylommatopgora),
玛瑙螺科(Achatinidae)
非洲大蜗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有害螺类。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也将非洲大蜗牛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形态特征:壳高130 mm,壳宽54 mm。贝壳大型,壳质稍厚,呈长卵圆形,为我国最大的一种陆生贝类。6.5~8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特膨大,高度约为壳高的3/4。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的雾状花纹。胚壳一般呈玉白色,其他各螺层有断续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体螺层上的条纹不明显,中部各螺层的螺纹与生长线交错。
壳口呈卵圆形,口缘简单,完整,外唇薄而锋利,易碎。内唇贴覆于体螺层上,形成“S”形的蓝白色胼胝部,轴缘外折,无脐孔。
分布:该螺起源于东非,现已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合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地。
滑动详细了解
硫球球壳蜗牛
Acusta despecta Gray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巴蜗牛科 (Bradybaenidae)
硫球球壳蜗牛有明显的夏眠和冬眠习性,常以蜡状膜厣封闭壳口越冬越夏。
形态特征:壳高17.5~21.0 mm,壳宽21.0~23.0 mm。贝壳中等大小,易碎,呈圆球形。有5~6个螺层,螺旋部低矮,呈矮圆锥形。体螺层增长迅速,下部特别膨大,呈弧形。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为褐黄色或淡褐色或赤褐色。口缘简单,不外折,锋利。轴缘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狭小,呈孔穴状。
分布:朝鲜,东帝汶,缅甸,美国关岛,俄罗斯,日本,中国台湾。
滑动详细了解
花园葱蜗牛
Cepaea hortensis Müller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大蜗牛科( Helicidae )
花园葱蜗牛为杂食性害虫,以各种绿色植物为食,常危害各类瓜果蔬菜和花卉。
形态特征:壳高10~15mm,壳宽14~20mm。 贝壳扁球形,缓慢膨帐。有5~5.5个螺层,脐孔完全被唇缘覆盖。壳口“U”形,口唇白色粗短,偶而有褐色,外唇向外延伸反折,内唇贴覆于体螺层上,形成薄的白色胼胝部。贝壳色彩明亮,有光泽,其上有微弱而不规则的生长嵴和螺旋状的色带0~5条,故也称白唇彩带蜗牛。贝壳在颜色和色带数量方面变异很大。
分布: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比利时,冰岛,波兰,德国,俄罗斯,法国,芬兰,荷兰,加拿大,拉脱维亚,卢森堡,美国,挪威,瑞典,乌克兰,英国。
滑动详细了解
地中海白蜗牛
Cernuella virgataDa Costa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湿螺科 (Hygromiidae)
地中海白蜗牛是一种适应性很强、为害严重的杂食性有害生物,被认为是对农林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及全球贸易具有重大潜在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
形态特证:壳高6~19 mm,壳宽8~25mm。贝壳中型,白色或微黄色,有时略带红色,通常在上部有两条褐色条带,下部有3~4条狭窄条带。有明显的圆锥形螺旋部。一般有5~6.5个螺层,各螺层膨肚略呈凸形,体螺层圆形,其周缘圆滑。体螺层上有无数不规则排列的、从细到中等粗细的生长线,有些个体体螺层下部有螺纹。壳口圆形,少数是椭圆形(非常大的标本),有中等厚度的内环肋。唇白色或略带红色,边缘不反转。脐孔形状多变,但通常是开放的,不被轴缘遮盖,直径是壳宽的1/10~1/6,有时不位于中心。
分布:原产于地中海和西欧地区。爱尔兰,英国,保加利亚,克里米亚,新罗西斯克,赫布里底群岛,设德兰群岛,摩洛哥,美国,澳大利亚。
滑动详细了解
玫瑰蜗牛
Euglandina rosea (Ferussac)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橡子螺科 (Oleacinidae )
玫瑰蜗牛为陆生捕食性和肉食性螺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玫瑰蜗牛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玫瑰蜗牛主要是对入侵地的无脊椎动物区系构成威胁,特别是侵害本地蜗牛,引起种群数量的锐减,造成本地蜗牛的物种灭绝。
形态特征:壳高 50~60 mm,壳宽 18~22 mm。贝壳大型,长卵圆形或纺锤形,两端子弹形,玫瑰红色至桃红色,不透明,有光泽,壳内为淡红色。有 6.5 个螺层,缝合线明显,边缘齿状,螺旋部高,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占壳高的 2/3 以上。壳面布满与螺轴平行排列略带乳白色的雕刻肋纹和红褐色细沟纹。贝壳无脐孔。
分布: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现已传播到亚洲(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四岛)、太平洋地区(夏威夷、所罗门群岛、帕劳、关岛、基里巴斯、北马里亚纳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美属萨摩亚、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法属玻利尼西亚、婆罗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滑动详细了解
散大蜗牛
Helix aspersa Müller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大蜗牛科( Helicidae )
散大蜗牛是世界上人为传播最为广泛的有害生物之一,主要危害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
形态特征:壳高29~33mm,壳宽32~38mm。贝壳大型,呈卵圆形或球形,壳质稍薄或结实,不透明,有光泽。贝壳表面呈淡黃褐色,有稠密和细致的刻纹,并有多条(一般是5条)深褐色螺旋状的色带,阻断于与其相交叉的黄色杂斑或条纹处。贝壳有4.5~5个螺层。壳面有明显的螺纹和生长线,螺旋部矮小。胚螺层光滑,体螺层特膨大,在前方向下极度倾斜,壳口位于其背面。壳口大,向下倾斜,完整,卵圆形或新月形,口缘锋利,外唇稍增厚,向外延伸外折。无脐孔。
分布:散大蜗牛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分布于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土耳其和黑海沿岸国家,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南非和那加利群岛,欧洲的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捷克,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海地、墨西哥,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
滑动详细了解
盖罩大蜗牛
Helix pomatia Linnaeus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大蜗牛科( Helicidae )
盖罩大蜗牛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苹果,所以又称苹果蜗牛。
形态特征:壳高38~45mm,壳宽45~50mm。
贝壳大型,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呈卵四形或球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特膨大并向下倾斜,螺旋部较矮小,稍凸出,无光泽。壳面呈奶白色或米黄色,其上有较粗的肋纹、条纹和生长线,并且还有多条色带,其色彩变异很大。胚螺层光滑。脐孔较小,缝隙状,常被轴缘所遮盖。壳口大,向下倾斜,呈“U”形,口缘简单、锋利,不外折。
分布:阿根廷,奥地利,北非,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芬兰,高加索,荷兰,捷克,喀尔巴阡山脉,卢森堡,罗马尼亚,美国,挪威,波兰,前南斯拉夫,瑞典,瑞士,斯洛伐克,土耳其,乌干达,乌克兰,希腊,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巴尔干半岛,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滑动详细了解
乳状耳形螺
Otala lactea (Müller)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大蜗牛科( Helicidae )
乳状耳形螺主要为害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损失;也会经常栖息于庭院和公园,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同时传播人畜共患寄生虫,威胁人畜健康。
形态特征:壳高10~15 mm,直径25~40 mm。贝壳中等大小,右旋,壳质稍厚,坚实,不透明,表面有光泽,呈矮圆球形,有4.5~6个螺层。口唇及壳口内侧颜色较深。壳面颜色通常为棕灰色,具有5条不同宽度的黑色条带。脐孔封闭,或呈非常窄的缝隙状。口缘外折,边缘增厚。
分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现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澳大利亚,百慕大,古巴,马德拉群岛,美国,委内瑞拉,乌拉圭等。
滑动详细了解
比萨茶蜗牛
Theba pisana Müller
属柄眼目( Stylommatopgora ),
大蜗牛科( Helicidae )
比萨茶蜗牛非常喜欢栖生于沙质土壤园地,故也称沙丘蜗牛或花园蜗牛。该蜗牛为杂食性动物,寄主植物范围很广,繁殖力很强侵人新区后种群迅速增长。
形态特征:壳宽12~15mm(最宽25mm),壳高9~12mm(最高20mm)。贝壳中等大小,呈扁球形,壳质稍厚,坚实,不透明。有5.5~6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螺旋部稍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尖,缝合线浅。脐孔狭小,部分或完全被螺轴外折所遮盖。壳口呈圆形或新月形,稍倾斜,口唇锋利而不外折,但有些个体内唇壁处增厚。壳面不光滑,具无数明显的垂直螺纹,其底色近乎乳白色(极少呈粉红色),其上常有数量不定的、狭窄的黑褐色螺旋形色带,其色带可能全部由小点和条斑组成。这些色泽上的差异在系统分类鉴定上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色带的颜色常与栖息的环境有关,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一般胚螺层1.5个螺层,壳面茶褐色,几乎是黑色,壳顶上有1个从棕黄色到茶黑色的圆点。
分布:广泛分布于英格兰、爱尔兰、法国、葡萄牙、摩洛哥以及欧洲和非洲地中海沿岸国家。
滑动详细了解
03
主要危害
田园杀手
对农林园艺危害巨大。危害禾谷类植物、豆类植物、水果、蔬菜、柑橘类植物、观赏植物和园艺作物,常引起植株落叶和果实腐烂,对已收获的果实和麦粒也常常造成危害。
生态杀手
一旦逸散定殖,对当地的动物区系构成严重威胁,会不断排挤本地物种,引起入侵地原有蜗牛物种数量锐减,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直至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健康杀手
是许多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多种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传播方式
04
蜗牛昼伏夜出,常隐藏在人们难以发现的阴暗潮湿处,容易随原木、木质包装材料、集装箱等传播。其传播特点是不需要特定的寄主,凡接触过的物品都可传播。在进境集装箱、大理石、瓷砖、鲜切花、苗木、盆景上的截获率较高;近些年随着“异宠”的火热,在快件和邮寄物中截获率也大幅上升。
05
海关提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农业农村部 海关总署公告第470号)等相关规定,不要携带、寄递活体蜗牛进境;不要随意引种、养殖外来种蜗牛。如果非法携带、寄递或动物入境,造成动植物疫情传播,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维护国门生物安全责任重大,海关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坚决守牢国门关口,严厉打击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全力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火墙”。
供稿单位:天津新港海关、动植物检疫处
作者:祝强、王建升
编辑:赵安琪
审核: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