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14年的浴血奋战,成为史诗、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为此,将推出一系列特别策划,其中包括“战地寻踪”特别报道。
这组报道涵盖了全市多处抗战文物的认定盘点,民间志愿者为寻找“铁证”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以及对红色抗战主题片区的生动介绍和对抗战文物意义的深度解析。所有这些都深刻说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已成为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进的鲜明记忆和不竭动力。
近十年来,在文物部门与文保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区新增多处抗战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让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历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北京的抗战时期“文物拼图”逐渐变得更加清晰与完整。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探寻了这些新增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一段段尘封已久的抗战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丰台区程庄路东侧的一座圆柱形碉堡在2016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定名为“程庄路碉堡”。这座建筑由砖块垒砌,上下二层分布有射击孔,据《北京抗战遗存》一书记载,这是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修建的军用物资储备及调运场所的一部分。文物部门调查发现,程庄路碉堡下层为日军修造,上层为中国军队后期添建。
此外,延庆区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地堡”也于2024年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座地堡位于八达岭隧道北洞口外山坡上、詹天佑纪念馆院内,由毛石垒砌,俯视呈八边形,高出地面约1.5米,内部净空高度约1.9米,7个射击孔高低错落分布。抗战胜利后,这座地堡荒废多年,直到近年来才被重新认定为文物。
青龙桥车站作为京张铁路的“咽喉”,不仅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还遗存有日军修筑的营房。2019年,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对青龙桥车站的日军营房进行了文物认定,并实施修缮加固,充实了这一遗产点的历史构成,也为日后开放利用奠定了基础。
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有一处幸存的地道战遗址,于2023年5月4日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处文物反映了抗战时期,大兴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采用地道斗争方式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如今,这片遗址已建成博物馆,可供游人参观体验地道结构。该博物馆自去年建成后,平均每日参观人数约100人,成为一处独特的红色地标。
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也在今年5月重新开放,展览面积和展品数量均较以往翻倍。馆内增设多个互动装置,观众可以点击触摸屏了解各种游击战术。
群众参与文物普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房山区凤凰山上的一处刻石,记录了日军占领的具体日期,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最终被认定为法定文物。康庄车站建筑群也因文史学者的申请而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并完成了修缮工程,更好地呈现出其特色与价值。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通过历次文物普查,北京市域内绝大多数抗战遗迹已被官方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法律保护。接下来如有新发现,可随时开展文物认定、动态增补。公众对于发现抗战文物的贡献不容忽视,许多文保志愿者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与抗战相关的文物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