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
向来以风景优美著称
它塑造了许多奇观的风景
如广东英西峰林、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天坑
贵州荔波水上森林
……
喀斯特(KARST)
原是地中海沿岸伊斯特拉半岛上
一座石灰岩高原的名字
因其发育有典型的岩溶地貌
后人就将“喀斯特”
作为岩溶地貌的代表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
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上
其中
贵州被称为“中国的喀斯特省”
喀斯特的基岩分布之广、
厚度之大、所占比例之高
都在全国独一无二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贵州南部荔波县境内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月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的织金洞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月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1
1.概念内涵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岩等)溶蚀与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
2.形成过程
物质基础:数亿年前中国南方还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钙质骨骼以及其他碳酸盐类物质不断沉积形成了总厚度达10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
内力作用:沧海桑田、汪洋成陆,巨厚的碳酸盐岩从海底抬升为陆地。
外力作用:中国南方气候湿热,每年1000—2000mm的降雨不断落下,水流流量大、流速快,水中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发生化学反应(流水溶蚀)。碳酸盐被溶解,并随流水流走。无数次的化学反应,积少成多的开始重塑地表。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①海底沉积碳酸岩;②地壳抬升,碳酸岩出露地表;③流水侵蚀 (溶蚀);④喀斯特地貌。
xxingqiuyanjius
3
3.典型分布
中国: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约占国土面积的15%,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世界:主要分布在法国中央高原、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等。
4
4.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蚀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溶沟、溶蚀洼地、坝子等。
(2)沉积地貌:钙化池等。
①峰从:基座相连;②峰林:基座不相连;③峰丛进一步溶蚀可形成峰林。
(1)钙化池
形成过程:①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断层、泉眼等流出;②出露地表,升温降压,二氧化碳气体溢出;③水中碳酸盐离子因饱和,钙化沉积;④随时间推移,形成钙化池。
钙化景观黑化、退化原因:钙化区地表水渗漏,钙化出露水面,风化作用不断增强使之解体。
治理措施:开展景观保育技术研究,稳定钙化水补给来源;合理控制景区客流量,减少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2)石林
形成过程:①板块运动和大气降小造就石林形成的雏形;②溶蚀使岩柱体长高,早期石芽出露于地表;③洞顶坍塌,水位下降,石芽继续长高形成石林。
(3)峰丛洼地
形成过程:
①物质基础:海水中的钙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石灰岩;
②内力作用:石灰岩受地壳运动抬升,形成喀斯特高原。
③外力作用:地表水流通过石灰岩的裂隙对岩石不断溶蚀,裂隙变宽变深,山体被切割形成峰丛;
④随着地表水对岩石的溶蚀、冲蚀、搬运作用增强,岩体坍塌,洼地形成。
5
5.地下喀斯特地貌
(1)溶蚀地貌:溶洞、地下河、天坑、地缝等。
(2)淀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种地形地貌并存,既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又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既有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又有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更有让世人称奇的诸多喀斯特地貌。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番我国最美的五大喀斯特地貌。
1
桂林喀斯特地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除了清澈见底的漓江水让人神往,更值得称奇就是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了。这里的山不高不矮,海拔都在100米左右。山峰与山峰之间虽然独立存在,但在整个桂林地区,这种小山却连成了一大片。生活在桂林,就像生活在群山之间,抬头看见的就是山,出门遇见的也是山,坐车经过的还是山。这里的山虽然是孤立的,但其上却绿树浓荫,青草苍翠,尤其是乘船沿漓江游览,你就会感觉到古人说的那种“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情景。
2
张家界喀斯特地貌
张家界,一个因旅游而得以发展的地方。张家界的喀斯特地貌与桂林略有不同,如果说桂林的山比较圆润秀美,那么张家界的山则如刀砍斧削,显得险峻异常,山峰一个个突兀孤立,直直地矗立在峡谷中,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掩映在云海中,从高处观看仿佛仙境一般。
3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
云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就更具特色了,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全部是高大的岩石,远望之如一个个石雕,高大威猛,如经过专门雕刻似的,诸多这样的石头连成一片,如同一片重重掩映的山林,故名石林。进入其中,只见道路蜿蜒,流水潺潺,别有洞天。如果一个人进去,恐怕有迷路的危险。就是这样一片石林,成为了这个地方的标志性地貌,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前来游览。
4
贵州万峰林喀斯特地貌
贵州万峰林有2万座从海拔800米到2000米的山峰组成的环形山带,整个山带长200多公里,宽30多公里,山山相连,峰峰交错,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号称是“锥形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5
云南罗平喀斯特地貌
云南罗平的喀斯特地貌没有贵州万峰的那么密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略有盆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喀斯特地貌第5名,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金鸡峰,每年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取景,还受到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赞叹。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怀抱两省一海峡的地质公园,是海南岛北部海岸地质特色的缩影。雷琼世界地质遗迹是我国第四纪火山活动最活跃的产物。
约650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如亲兄弟般紧密相连。后来的火山活动使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发生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两兄弟隔海相望,从此海南岛孤独地屹立于大海之南,“海南”之名由此而来。
漫步景区,众多千奇百态的黑石头“目送”我前行,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出生在地球深处35公里的地幔玄武岩,8000多年前火山喷发熔浆流淌地表。流连于此,我欣赏到了火山塌陷洞口、熔岩流和形状各异的玄武岩的风貌。玄武岩名字来源于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玄武,即“黑龟”。玄武岩由炽热火山岩喷发后迅速冷却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呈黑、黑褐或暗绿色。玄武岩就是这里的“家珍”,下面略数一二。
1
气孔玄武岩
你见过带有许多气孔的磨脚石吗?那就是玄武岩。为什么会有气孔?因为岩浆里面的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在地下时被强大的压强束缚着跑不出来,当岩浆喷出地表以后,它们终于被释放逃逸出来,其位置出现了空洞,就形成了密集恐惧症般的石头。有的因为“生气”太多,密度较小,轻到可漂浮在水中。
杏仁状玄武岩
2
一些玄武岩的孔洞被“淘气”的矿物质抢占、充填,其形态酷似一颗颗杏仁镶嵌其中,还有种漫天飞雪的壮观。
3
柱状玄武岩
也叫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地表冷却、收缩和开裂而成的规则的五边或六边石柱,远看像捆绑在一起的密密麻麻的木材。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巧夺天工地把野马奔腾似的岩浆收拾得服服帖帖、规规矩矩,就像工厂流水线统一切割生产出来的。
4
绳状玄武岩
公园中伫立着一块块像布满皱纹的老太太的脸一样的奇特的石头。它的形成经历了冰与火的洗礼,当表层尚在冷却的薄壳受到下面不断涌动的熔岩推挤拖曳而发生变形,形成状如麻绳的褶皱形态,印记了炽热岩浆流动冷却过程的痕迹。
龟背岩
5
熔岩在地表冷却过程中收缩形成裂纹,再经风化及海水冲刷形成了形似龟背的外表。一只只万年的石“龟”,亦是饱经风霜!
还有呈管束状、刺状的玄武岩,极为罕见。这类玄武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科学家通过它们,研究火山喷发和地质变迁的情况。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院士亲临现场研究考察。
-玄武岩的用途,既普通而又神奇 -
在建筑、装饰等领域,一般被用于公路、铁路、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石材。而它的神奇之用途,是从普通铺路石到高新纤维材料的华丽转身。
- 能拉丝的石头 -
把玄武岩粉碎后熔化,可以拉丝,制成玄武岩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筋等,拉出的丝最细可达两微米,可以织布做衣服。这种材料具备抗腐蚀、耐高温、耐低温、阻燃、绝缘、防爆和不变形等优异性能,是消防服和太空服的绝佳选择。
玄武岩纤维技术在航天航空、军事武器、航海和南北极考察等高精尖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随着科技创新,玄武岩还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神奇和惊喜。
试题链接
四川省广安市背靠华銮山,华鉴山中“沉睡”多年的“小石头”是生产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的重要原料。自2016年起,广安市积极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开始打造玄武岩纤维产业园,积极成立研究院,形成玄武岩纤维产业战略联盟。并积极主导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广安市作为后起之秀,其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与先进地区和业内领军企业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广安市“小石头”成就“大产业”,其主要得益于( )
A.优质的资源禀赋 B.完善的产业平台
C.丰富的市场经验 D.一流的加工技术
2.广安市在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导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主要是为了( )
A.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B.促进对外生产联系
C.引领产品加工升级 D.提升品牌价值认可
3.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广安市发展玄武岩纤维产业的瓶颈可能是( )
A.市场潜力 B.交通条件 C.人才资源 D.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