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绝处逢生”,能救他一命的,果然只有特朗普本人了?
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了针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新一轮制裁,菲律宾媒体注意到,被美国制裁的4名法官中有一人正在审理杜特尔特的案件。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正要求取消此人的审理资格。
这件事在菲律宾舆论场迅速发酵,各界都在讨论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是否无心插柳,变相助力杜特尔特“绝处逢生”。美国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本质上是为以色列出头,服务于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政治需要。前段时间,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此举让美国非常不高兴。共和党政府在巴以问题上一向支持以色列,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显然触怒了美国。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指责国际刑事法院高度政治化,无权调查、指控和起诉美国及其盟友的公民。这番话值得菲律宾深思。理论上,鲁比奥的表态适用于美国的盟友圈,包括菲律宾。美国本来就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菲律宾也早早退出了《罗马规约》,因此可以认为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不具备管辖权。
然而,杜特尔特已经被小马科斯带到海牙,这种说辞很难站得住脚。国际刑事法院不惜介入菲律宾政治斗争,表明不会轻易放过杜特尔特。虽然美国制裁国际刑事法院将包庇范围扩大到了美国及其盟友,但并非所有盟友都能享受这个待遇,关键在于对美国是否有利用价值。美国会为以色列强出头,但对菲律宾和杜特尔特则未必如此。杜特尔特和他的“禁毒战争”对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并无帮助。
特朗普与杜特尔特的私交在这种情况下派不上用场。特朗普不可能为了杜特尔特浪费宝贵的行政资源。杜特尔特一家也保持理性,没有借此反将马科斯一军。强行把美国基于巴以问题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和菲律宾内部的家族斗争联系起来确实有些牵强。菲媒出于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的需要可以往这个方向联想,但杜特尔特势力却不能当真。现在莎拉形势一片大好,没有必要就此横生枝节。
之前杜特尔特被捕后,菲律宾各界热衷于讨论美国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出手相助。因为当年杜特尔特和特朗普关系很好,美菲关系在两人任内得到了缓和。杜特尔特被押送海牙后,一度有人声称特朗普对杜特尔特遭遇“深表同情”,威胁要制裁马科斯政府,后来被证实是子虚乌有。实际上,杜特尔特被捕以来,美国未发表任何声明,摆明了是要袖手旁观。
尽管如此,外界依然猜测杜特尔特与特朗普的“私交”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发挥作用。一旦特朗普对杜特尔特一事表态,菲律宾的风向立刻会出现变化。马科斯阵营现在纠结是否对杜特尔特穷追猛打,一旦特朗普发声,现政府极有可能借坡下驴,这场政治斗争的胜负基本已无悬念。
不过特朗普正忙于斡旋俄乌冲突、介入巴以问题以及与各个贸易伙伴的经贸谈判,估计没有多少工夫关注菲律宾的内部事务。特朗普当年还是美国总统时,与杜特尔特很谈得来,两人都口无遮拦,都是反建制派的代表性人物。当初特朗普赢下总统选举,杜特尔特通过社交媒体送上祝贺,但特朗普并未理会。毕竟杜特尔特的身份只是一介前总统,分量不及现任领导人的贺电。特朗普所谓的“念旧情”本质上是相当功利的政治考量。两人的私交再怎么密切,只要有冲击美菲政府间关系的可能,特朗普就不会为杜特尔特强出头。能让美国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只有以色列,杜特尔特这次恰好沾光,但这不一定和他的遭遇有必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