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近四个月的信息沉淀后,备受市场关注的汽车央企重组出现了新变化。6月5日上午,“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分别披露了控股股东重组进展情况。其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东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公司将坚定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战略,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央企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产业变革新阶段,加速技术创新与战略升级,持续巩固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汽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整和资源整合方向正确,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结合,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整合之路才会更顺畅。尽管重组的大方向正确,但在操作环节需特别谨慎。
今年2月9日,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有望重组的消息开始流传。当时,“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可能导致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一消息引发了业内对于两家公司合并的期待。
然而,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进一步的官方信息予以佐证。直到6月5日,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东风集团股份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同属“兵装系”的长安汽车、中光学、湖南天雁、东安动力、长城军工等上市公司也在公告中表示,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对其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兵器工业集团和兵器装备集团均为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此前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事实上,此前曾有消息称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的整合正在进行中。3月27日,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表示,控股股东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中,正在谋划将长安汽车旗下的汽车板块进行重组。5月27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这次重组对于长安汽车未来发展有利,会充分利用这次重组带来的一些机遇。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兵装系”上市公司披露的最新重组方案来看,或将对长安汽车的未来发展更加有利,意味着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分立后将成为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全新汽车央企。
兵器装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拥有12个制造基地、22个工厂,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风公司是以汽车制造、销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商业一类央企,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50多年来,累计产销汽车近6000万辆,上缴税费6700多亿元。
付于武认为,汽车产业是规模化的经济,有产销规模才有经营效益。回顾汽车产业1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路径都经过分分合合,最终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从而整合优势资产、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历70余年的发展历程,正在奔向产业强国的路上,但企业数量、品牌数量仍然过多。2024年,中国汽车整体产销规模已突破3100万辆,其中国内市场超过2500万辆,但中国车企尤其是国企央企,横向对比丰田、大众等全球领先汽车企业,无论是企业效益还是运行效率都有较大差距。
付于武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整合汽车行业资源,探索集团化的规模发展之路将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课题。大型央企整合要做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1+1>2”的效果,外界对这一过程的困难程度要有足够判断。央企重组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创新认同、战略认同、战术认同四个维度。此外,人员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挂帅的领导班子。即使汽车央企决心重组,从而实现全面融合,在步骤上肯定会分阶段执行,为期至少需要3~5年。希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激发内在的创新活力,从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形成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化竞争激烈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