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正在努力打捞和修复第二艘“崔贤”级驱逐舰。这艘排水量约5000吨的军舰在上个月的下水仪式中不幸侧翻,大部分舰体浸泡在海水中。最新卫星图像显示,该舰已经成功扶正,但本月能否如期完成修复仍不确定。
6月3日,“北纬38度”研究机构发布了一张由空中客车防御与航天公司于6月2日拍摄的清津船厂卫星图像。这张影像显示,自5月21日的下水事件后,这艘军舰首次回归到直立状态。尽管画面上有薄云遮挡视线,舰尾的直升机甲板标记依然清晰可见,整体轮廓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艘“崔贤”号驱逐舰是该级别的第二艘,第一艘已于四月份正式亮相。“北纬38度”指出,在另一张5月29日的卫星图像中,可以看到工人们在码头上忙碌,利用绳索试图手动扶正舰体。至少30个浮筒和气囊被安排在舰体周围,推测这些设备用于稳定军舰状况。
目前尚无法确认这艘驱逐舰在下水失败时的具体损坏程度。“北纬38度”分析认为,舰首可能在下水过程中卡在了船台之上,导致舰尾先行落水,继而整个舰体侧翻。从5月29日的卫星图像来看,舰首区域确实显现出损伤迹象。
如果这艘驱逐舰成功扶正,接下来的修复过程将面临挑战。清津造船厂没有大型干船坞来容纳该驱逐舰,转移至其他造船厂也会遇到困难。寻求外部援助,例如与俄罗斯合作,可能是可行的选择。
朝鲜官方媒体曾声称这艘驱逐舰并未遭遇严重损坏,但这种说法引发了争议。据朝中社5月23日报道,对舰艇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舰底未发现破洞,右舷有刮擦痕迹,部分海水通过救援通道进入舰尾舱室。舰体的损坏程度并不严重,进水情况仅供制定有效修复方案参考。
目前,这艘驱逐舰的扶正进展显著,基本达到了朝鲜官方的时间预估。专家们估计,抽干进水舱内海水并让舰首脱离船台可能需要两到三天时间,恢复舰体平衡后再花十天左右进行修复。卫星图像显示,受损的舰艇上仍然覆盖着蓝色防水布,已有两条钢缆将舰艇与船坞的码头连接,打捞工作的轮廓逐渐显现。
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与外界的关注度,加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下水仪式上亲自出席,迅速修复战舰的任务已成为当务之急。金正恩称此次事件为“犯罪行为”,并承诺将在本月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处理相关责任人。截至目前,至少已有三名船厂官员因后续调查被拘留。负责清津船厂的洪吉浩最初被国家执法部门召唤,但他似乎没有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