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伊朗军事施压
7月4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与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在进行形势评估后发表声明,称“崛起的雄狮”军事行动取得重要成就,是防御伊朗威胁的历史性转折点。卡茨表示,此次行动构成一次“战略性胜利”,挫败了伊朗对以色列构成的两大核心威胁——核计划和导弹生产能力。尽管对伊军事行动已告一段落,以军的整体战役尚未结束。
同一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言人纳伊尼警告以色列,如再次发动袭击,伊朗将不再有任何“红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分析指出,以色列的表态透露出对伊朗军事施压显著增强,可能将地区局势推向更危险境地。以方认为,在之前的行动中,已对伊朗的防空能力和弹道导弹能力做出了致命打击。因此,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威慑较此前显著增强,并在未来冲突中占有更多心理和技术优势。以方有意借当前伊朗军事实力受损的窗口期,进一步压实对伊的军事优势,不排除后续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以色列此时的表态是对伊朗的警告,要求伊朗在近期谈判中作出妥协和让步,并震慑伊朗未来可能采取的恢复军事能力的行动。但以色列的做法可能会令伊朗强硬反弹,将地区局势推向更为紧张的边缘。
美国总统特朗普3日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对媒体表示,如果“有必要”,他愿意会见伊朗代表。另有消息称,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打算下周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会见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会谈。
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塔赫特-拉万希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采访时说,伊朗不打算对美国采取进一步报复行动,但美国需要保证谈判期间不打击伊朗。伊朗不会放弃铀浓缩,其政策至今没有改变。
李子昕分析认为,美国和伊朗的谈判仍存希望,但达成新共识的局限性很大。伊朗没有排除通过政治方式来解决当前冲突的可能性,从一开始,伊朗就更为倾向通过政治方式来解决地区危机及伊朗核问题,希望同西方达成战略稳定,借此缓解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伊朗的经济制裁。然而,上个月美以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打断了这个进程,这次军事行动更多是“以打促谈”,关键还是要落在“谈”字上。尽管双方可能会面,但达成新的共识可能性并不乐观,主要由于美伊双方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差距巨大。美国全面采纳以色列的立场和态度,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铀浓缩活动,但伊朗认为铀浓缩是其合法权利不可被剥夺。双方必须找到各自实现政策自洽的新切入点,才能让谈判顺利进行下去。当下即便美伊见面,可能只是政治上的彼此宣誓,实际会谈的效果并不乐观。
美国官员日前透露,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拟于7日访问美国,这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内塔尼亚胡第三次访美。匿名美方官员披露,加沙停火与人质释放问题、伊朗局势,以及以色列与叙利亚推进关系正常化,将成为两国领导人会谈的主要议题。
李子昕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美国不能约束以色列,很可能再次被卷入冲突。以色列对于任何同伊朗展开政治谈判的动议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以色列看来,与伊朗达成任何协议都不可靠,会给伊朗更多的战略回旋空间。内塔尼亚胡总理下周将访问美国,这与美国和伊朗潜在的政治对话同期进行。对内塔尼亚胡来说,此次行程中对美国进行施压,要求美方维持对伊朗的强硬立场和表态。因此,美国此次同伊朗进行的对话不太可能有更为积极的结果,各方都还在重新校准谈判立场的阶段。以色列近期可能还会加大对伊朗的牵制力度,甚至不排除再次以武力相威胁。对美国来说,可能也需要进一步来约束以色列的相关行动,否则可能会被以色列强行绑在中东战车上,被以色列的政策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