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北京知青上山下乡琐忆 回望半个世纪前的那些青年

article/2025/7/15 5:19:31

编者按

04

05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无论从形式还是规模上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构成了一桩史无前例的事件。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全国下乡知识青年涉及1700万人。曾孕育过红色革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迎来了两万八千多名来自首都北京的知识青年。富县,因地理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接纳了近2800名。

半个世纪的光阴弹指而过,当年那些十六七岁的青年早已奔赴四方,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领行者或生力军。在他们心中,最不能忘却的,还是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在富县人民的心里,最不能忘却的、最牵挂的,是那些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过、把知识和文明深深播种的“北京学生”们。他们顺应时代的号召从城市来到农村,又一度在改革的潮流中,历经了回城的千曲百折和种种求学就业的艰难抉择。他们在社会的最基层挣扎过、历练过,这而些经历则赋予他们沉稳务实、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刻苦勤劳、顽强拼搏的意志。社会与生活的熔炉,将他们炼铸成了强而有力的钢铁,千千万万条有力的臂膀,共同支撑起共和国发展的脊梁。

“知青”“工农兵大学生”这些概念也许终将被尘封。但一代青年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发展时期的贡献功不可没,这些为富县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两千七百多名北京知青将永远被富县的历史所铭记。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谨以此文,追忆半个世纪前的青年,愿今日青年能在阅读思考中,有所启迪。

1971年,直罗知青在王家坪纪念馆与劳动英雄杨步浩合影

青年节,回望半个世纪前的那些青年

——富县北京知青上山下乡琐忆

贾致斌口述 唐新娜整理

动员下乡

1968年12月11日,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富县安置办副主任袁自仁带领我们一行六人从富县出发,去北京市西城区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到北京后,西城区知青办负责接待和具体安排,将我们分别安排到西城区的19所初、高中学校,给2800多名学生作宣传动员工作。在各学校宣传队的配合下,我们把富县的人文地理、交通环境、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情况,向他们作了比较客观的介绍,以便使这些学生对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和将要面对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富县属于延安南部塬区,在当时的情况下,各方面的条件要比延安以北的县好得多。但是学生们去的毕竟是农村,既要参加艰苦的生产劳动,又要自己挑水、打柴、做饭,面对这些问题,难免有畏难情绪,再加上这些学生年龄小,没有离过家,一开始许多都不太愿意来插队,学校宣传队和老师就反复给学生做思想工作。1968年12月22日,发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后,全国上下都积极响应起来,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一股热潮,学生纷纷在学校报名。我们的宣传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十多天后,2800多名学生就基本报完名了,我们开始组织学生准备行李、被褥。

1月19日,我带领学校老师、军宣队成员等几十个人,陪同大约2000名插队学生,乘富县知青专列从北京直奔铜川。火车走了两天一夜,路上我拿出县安置办给的经费给师生们管了几顿饭。20日火车到铜川后,大家在铜川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一个人又返回北京,与留京的县安置办同志们汇合,继续动员、组织第二批学生下乡。第一批学生则在前来迎接的我县干部的带领下,于21日乘坐部队的大卡车直奔富县。到达富县后,又分了两拨,分别在富县城、张村驿公社两地举行了欢迎会,大约半天后,由各乡镇、大队的干部和村民用架子车、毛驴将他们接到了生产队,生产队也根据各自情况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将这些学生安顿好后,军宣队和老师住了几天就回京了。

元月25日,我们所有赴京动员的干部和第二批来富县插队的学生也出发了,这次是与延安、志丹、安塞的干部和学生坐同一列火车回来的。虽然第一批学生和第二批学生插队相隔时间很短,但是等我们回来一看,第一批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队上来接第二批学生的时候,我们发现,第二批学生嫌灶上蒸的两面馍不好,吃不了的就要扔,第一批不让扔,说这起码还是黑面麦馍,他们吃的全都是玉米馍,而且村里连玉米馍都缺少。到农村仅仅6天时间,第一批学生已经有变化了,懂得珍惜粮食了。

回想在北京那40多天,印象深的有两个不愿意:知识青年不愿意来,家长、亲友不愿意让孩子走。但是大形势放在那里,不来又不行。临走的时候,很多人在火车上痛哭流涕,车一开动,整个车站都是哭声一片,火车都走了,不少亲友还站在那里目送。当时那场面,看得人心里难受,也很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情。但政策在那里放着,没办法,还得执行,动员工作也是一点都不能松。

1969年夏,塘坊大队知青在张村驿公社门口合影

1971年夏,张村驿公社女三中知青在延安拉练合影

插队教育

知青安置点是根据公社大小、条件优劣提前选定的,同一个学校的分在一起。人数最多的是张村驿公社,有近四百人,最少的是南道德公社,大约近百人。到县后,又根据需要做了个别调整,比如姐妹分开的、同学之间关系好的,就给调整到一块。手续也好办,只要对方乡镇接收,县安置办批准,过来一登记就可以了。

1969年知青初来时,每人一个月12块钱生活费,当年前6~10个月,粮食由国家粮库供给。其中塬区主产小麦,收获早,国库粮食供应到六月底;川道主产秋粮,收获晚,国库粮食供应到十月份;之后,吃粮由队上负责分。吃国库粮时,一个月每人定量30斤,女的还好说,男的吃上就紧张了。到队上分粮时,农民按实际人口分,给知青不论男女都按一个半劳力分粮,知青的粮食就比以前吃供应粮时宽裕了。

知青到农村后,首先是接受生活再教育。这些娃年龄小,又是从小娇生惯养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没受过苦,突然离开父母来到农村,对如何生活是一窍不通。为了照顾知青,让他们慢慢熟悉适应这里的生活,队上一开始派专人给他们烧火做饭,教他们料理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尝试,知青一点点地学会了用柴火做大锅饭,就自己做饭了。各队的情况不尽相同,专人做饭的时间也不一样长,有的十多天,有的一两个月,有的知青多半年后才学会了笼火(生火)做饭。

农历春节过完后,按照农时,贫下中农就开始手把手地教知青干农活,先学打柴、打水,然后积肥、耕地、种地、锄地、碾场、扬场、铡草……有的还学会了放羊、放牛。要说起来,扬场是最难的农活,女的更是扬不了,弄不好就把粮食扬到一边去了。但这些知青不服气,不分男女,有活就干。从生手到熟手,哪一样都没拉下,可是把苦下咋了。一年里,知青受了不少累,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对农村的生活、生产劳动也基本适应了。

1969年夏,交道界子河大队知青下河挑水

1970年春,交道知青和生产队长一起劳动

为了教育知青扎根农村干革命,我们组织他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县上除了开“积代会”、“农业学大寨会”,还响应政策,组织表现比较突出的知青巡回13个公社,开展毛泽东思想讲用学习活动。其中成员有张村驿公社广家寨大队知青组组长孙安民、钳二公社小渭大队知青组组长张义录、北道德公社纪录大队知青朱立宜、城关公社太安大队北京干部翟中锋、省公安厅下放干部董尚吉五人。在巡回讲用中,他们讲述了自己如何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如何扎根农村干革命,用所学的知识建设农村。其中孙安民是“920”菌肥实验的带头人,实验成功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朱立宜带着他们点上的知青,在纪录山沟里打淤地坝、种水稻,给队上增加了粮食。北京干部翟中锋在酸枣树上实验嫁接大枣,而且在如何教育知青扎根农村干革命方面有自己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青年中不断涌现出来很多优秀典型,有的还当上了公社、大队干部。记得张海燕在张村驿公社当了不脱产的革委会副主任,宋正荣在北道德公社当了不脱产的革委会副主任。当生产队长、副队长的有钳二公社上古堆的贾维岳、纪录大队的康典、白长发等等,他们吃苦耐劳,以身作则,能力强,大家都服气。记得以前纪录队上的核桃园常常收不下核桃,还没熟透就被偷得差不多了,知青来了接手管理以后,核桃一个都没有少过。

知青来了一两年后,为了活跃知青文化生活,富县举办了一次“知识青年文艺调演会”,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得当时节目很多,水平也高,毕竟是北京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演出是在县一中大礼堂举行的,县上的领导、城里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知青,把大礼堂挤得满满的,气氛很是热烈。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调演时当报幕员,她还代表羊泉公社革委会跳了芭蕾舞《白毛女》,一时轰动全场。

1970年,富县文艺宣传队全体成员在洛河畔摆渡码头前合影

1978年,参加地区七运会乒乓球赛合影

除了文艺演出,县上还举行过体育比赛。1970年,北道德公社知青代表队在排球比赛中,获得了全县冠军,就代表县上到地区参赛,又得了冠军,于是又代表地区到省上参加比赛,还是冠军。大家都高兴地说,多亏了咱们北道德的那些高材生。分到北道德公社的大多数是男六中的学生,那个学校教学质量高,是当时北京排名前列的中学,许多知青都是红卫兵的头头,号召力也强。张铁生上大学之后那一年,招生开始按照分数公平录取了,全县考上大学的有30多个。北道德公社那些北京六中的高材生,光北大一次就考上了8个——张兴婉、张兴媛姊妹俩,杜小强、杜小明兄弟俩,贾小涛、贾小浩兄弟俩,还有大个女知青周学秋,都是北道德的。

在安置办(下放分配小组)工作时,因为160多个大队2800来名知青,人多,也记不全了。印象深刻的就是几个比较好的典型知青点及相关知青,比如纪录、广家寨、塘坊、直罗等等;还有一些让人头疼的知青,也印象深刻。那时候,知青年龄小,不懂事,有一小部分人打架、闹事、抢劫,还有被判刑的。南道德公社狼虎头一个姓李的知青四处打架,打群众,拿把刀子随意伤害牲畜,把村里的老百姓都吓跑了,最后被公安机关拘留送监。炮楼有个知青,外号“皇军司令参谋长”,组织知青到相邻的甘肃太白县和兰州大学的知青打架,差点酿下大祸。对于这些不安分的知青,我们采取谅解的态度,整体还是以教育为主,毕竟年龄小、幼稚,意气用事的多,只要不出大问题,好好教育改正错误就行了。对这些知青,我们是有感情的,就像对待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相信他们会在生活的考验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1973年春,直罗宽坪大队知青在土窑前玩“互拍”

病困回城

1970年,延安行署组织各县知青(安置)办到北京对病困知青进行家访。那时候只有病退,确实有病而且不能从事劳动的学生才可以回城。在我从富县起身的同时,许多学生就给家里发信了,我还没有到京,学生的信已到了家长手里。我刚到招待所,就发现有百十名家长已经等在了那里。见到我后,一下子都围上来问孩子们的情况。那几天里,到各家各户了解的情况,让我心里很沉重,也很感动。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家长对孩子的牵挂和不舍,使得我们对这些知青更加重视、更加关心,想尽办法照顾他们,以便让家长放心。

当时富县的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利,知青从西川等偏远地方来县,路上就得走一天。常常是一大早出门,天黑了才进城。街面上没旅社,只有一两个小饭馆,赶下班时间就早早关门了。知青来了没地方吃饭、没地方住,下放分配小组就专门腾出三间房子作为接待住宿用,被褥什么的都是免费供应。有时来得迟了,没地方吃饭的,我们就自己掏钱,给他们从食堂买饭、买馍吃。我是安置办(下放分配小组)文书,来办事的知青大部分都和我接触,我常帮他们解决食宿困难。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个人来办事。时间越往后推,来办事的学生越多,主要还是办招工、回城的手续。

一开始因大形势所趋,学生是表面上扎下了根。后来,一部分人对农村生活、劳动习惯了,暂时愿意扎根了,这些大多数是工人子弟。干部子弟受不来苦,还是想着回城。但归根到底,多数人都愿意回城。到了后期,国家形势发生变化,学生的扎根心理就不太强了,招工的风一刮,想继续在农村扎根的就没有几个了。不想招工的,还是想着回城。先是有病退的、然后是困退的,越往后越多。知青刚来的时候,经过调查,发现有的有高血压、肾炎、心脏病等不适宜下乡劳动的病,还有的知青家庭困难、兄弟姐妹几个同时下乡的……按照照顾政策,就让他们开证明,只要社队同意,安置办(下放分配小组)审批,报北京市批准,就给办理回城手续。到了后期,许多知青几乎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回城的,一般都不卡,只要你拿来证明,有手续,就放行,我们只希望这些吃过苦的知青能够顺利回城,有个好的前途和生活。

1971年,左家沟大队欢送知识青年赴工业战线合影

1971年冬,交道白家村知青欢送王书伟参加工作留念

招工安置

富县的招工最早是县电信局、广播站招工,但是人数不多,也就十个左右。文艺调演后,为了以后演出召集、排练方便,就将这些有特长的知识青年基本都安排到了县文化馆、农械场、供销社、商场、百货公司等单位。

1970年3月,周总理在北京开了知青座谈会,富县去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强务本和县下放分配小组艾秀峰。总理在得知延安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尤其是群众生活贫困,没有工业后,就派了1600名干部到延安。其中富县来了126名北京干部, 123名到生产大队,专门管理知青;张殿元、俎先庭、王福祥3人任北京干部驻县代表,其中一名代表(张殿元)进县委常委会班子,参与县上重要决策。同时,贯彻毛主席“复电”精神,国家拨款,派来北京的工人援助老区建设“五小工业”,在富县援建的项目有三个——水泥厂、电厂、化肥厂。厂子建起后,招收了不少工人,安置进去的基本都是北京学生。这是大招工开始前,富县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招工。

1971年大招工开始后,陕西缝纫机厂、陕西齿轮厂、华山车辆厂、华山机床厂、5702厂等工厂大规模招工,陆陆续续走了将近两千名学生。剩下的知青继续在农村插队,这时出现了部分生产队知青偏少的问题,生活不方便,也不好管理。于是就开始并队,将条件不好的队上的知青并到条件好的队上。这样一来,三分之二的村就没有知青了。并队后,知青通过各种渠道病退、困退,又有一些陆续返回北京,一部分转回父母原籍,小部分想办法调到父母所在的五七干校,干校撤办后,再和父母一起回城。到了1978年,北京学生基本从农村走完了,只剩下一二百人了。留下来的知青,有的在当地成了家,有的在县里单位上班。后来,我调离了知青办,以后的事情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后来,富县2800来名北京知青基本都走了,只有六名北京知青留在县上。

1975年,富县印刷厂全体工人留念

1978年,牛武水泥厂全体干部工人“五一”合影

反 思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事情,起初很多人心里都不满意,觉得这种做法不对,伤害了这些学生。后来,看到知青通过劳动实践和锻炼,增强了能力,增长了才干,懂得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懂得了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知道了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人们又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次运动。如今再回想起来,北京知青在富县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苦是不会白下的,受过磨难的人总是要比享受安逸的人走得更远些。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里,而我们,也会永远记着他们。

贾致斌 :富县交道镇人,1941年出生,1956年6月参加工作。1968年12月~1978年2月,曾在富县安置办〈下放分配小组、知青办〉工作,先后担任过文书、会计、知青办副主任等职务。

本期责任编辑:雷鹏、唐新娜、师念

信息来源:富县发布


http://www.hkcw.cn/article/oWuNiYKTRt.shtml

相关文章

原创影视剧中“小哥”很忙,一会忙宠妹,一会忙失忆,第三个最有范

小哥这个称呼是我们现代人专用的,古装电视剧中很少看到有人管别人叫小哥的,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有点轻佻的意思吧,现代开放了,叫小哥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陌生感,是个很阳光的称呼。电视剧中出现过不少的小哥,有没有你最喜欢的呢? 秋蝉中的小哥是兴和会的唐风,是靳…

两性关系:女人的“要害”在哪里?摸清了,她就是你的人

在纷繁复杂的两性关系中,男人常常试图寻找那个能让他们完全拥有女人的“要害”。然而,这个“要害”并非仅仅指物理上的某个部位,它更多地是指女性在情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敏感点和需求。真正的“摸清”一个女性,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或者策略,而是深入理解和尊重她作为一个独…

一个饮料瓶,剪开就是小花盆,绿萝吊兰随便养,绿意盎然又漂亮

真正喜欢养花,懂得养花的人,并不需要花太多钱,也能种出漂亮又多的花来。在我们眼里,随便见到一个旧盆一个桶都两眼发光,心想也许可以用它来种点什么,如果不想买花盆,在家里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饮料瓶也可以拿来做花盆,简单又实用:1、小到小的饮料瓶,矿泉水瓶子,大到…

演员陈龙:和章龄之15天闪婚,结婚11年感情依旧,让人羡慕!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两人的邂逅发生在2012年,他们共同出演了一部讲述抗日战争题材的古装大剧《渡江!渡江!》。陈龙在剧中饰演连长刘震山,是一个为国捐躯的解放军战士;章龄之则扮演…

《文春》惊爆!结婚10年的瑛太,竟和20岁女生彻夜喝酒

日本男星永山瑛太(原艺名瑛太)和老婆木村KAELA结婚10年,然而日前深夜被拍到和一名年轻女性A子喝酒,并到对方家里待了4小时才出来,引发外遇争议。然而他的经纪公司表示,当时只是在聊关于演戏相关的话题,没聊够才到对方家里继续说,事后已经向老婆解释并得到谅解。据日媒《…

原创无儿无女的陈晓旭去世15年了,丈夫郝彤的坚持令人泪目

2007年,演员陈晓旭突然对丈夫邓彤说:“我正月初六出家。 我们夫妻的关系到此为止吧。”一句话,让邓彤直接愣住了。 虽然他恳求,但还是没能让陈晓旭回头。 陈晓旭出家后的第十天,邓彤也跟着妻子逃跑进入空门。 但不久,没有孩子和女儿的陈晓旭就病逝了。得知这个消息的邓彤…

魏民洲姚引良刘小燕当选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魏增军为副省长

今天(1月20日)上午,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举行闭幕大会,选举魏民洲、姚引良、刘小燕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魏增军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选举韩水岐为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选举王建领、张荣珠、郭润芝、唐俊昌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会议接受唐俊昌辞…

冷酷杀手还是冷面笑匠?让人猜不透的法国大叔尚雷

在电影《终极追杀令》里,饰演冷酷杀手,保护楚楚可怜小萝莉的尚雷诺(Jean Reno),从影20多年来总是不停颠覆观众既定印象,挑战自己的演技,来看看这位65岁的西班牙裔法国大叔,在大银幕上由寡言冷酷转为温情搞笑的演进史吧!展开全文1994年《终极追杀令》,这部由法国大导卢…

原创太好看了!这些精美的印花T恤衫,每一件图案造型我都想copy

T恤单品总是夏秋季必不可少的单品,无论是单穿还是内搭,这样的单品几乎每天都用得到。但总是一种风格的T恤会不会觉得乏味?不妨试试带图案T恤,风格多样,好穿搭,而且很显时髦态度。下面就给大家分享T恤衫上面那些有趣的图案,看看一件简单的T恤上都可以走出哪些艺术气息的图…

百科 | 皮鞋品牌前十大排名_男鞋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报名课程请戳 ↓↓↓ 培训 | 限时特惠!鞋类设计丨配色丨开版课程这都有 男鞋市场是一个巨大的香饽饽。皮鞋品牌前十大排名和男鞋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备受关注,有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男鞋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此外快时尚品牌也分割了男鞋市场的部分份额。各大综合休闲品牌…

原创阿朵的迷人身姿,饱满性感让人心动不已,这谁顶得住!

阿朵,一个让人心动不已的女子。她的身材,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饱满,那么的性感,让人无法抗拒。这谁顶得住!阿朵的身材,是她最为引以为傲的地方。她的身形曲线优美,胸前丰满,腰肢纤细,臀部丰满而翘挺。她的身材,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她的身…

一图读懂|马桶如何从一堆泥土成为卫生间的主角,真的很励志!

(新卫浴网报道)在有马桶之前,人们都是露天方便的。 这很恶心也会引发致死疾病。 最早的“马桶”就是在地面挖个大洞。 不管你信不信,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排便使得很多人活了下来。后来,有人意识到把排泄物排到河里比放在大坑里沤着更健康。 但这样对人有好处,河流就遭殃了。…

这样打背包,速度更快,和你的方法一样吗?

来源:南疆号角 作者:傅华威 如何快速打好背包,携带完整的物资对于新战友是入伍训练必备的技能之一,让我们跟着镜头来揭开这项新训生活 “必备技能”的神秘面纱。背包和物资简易的训练背包 简易的制式打背包大致分为四步: 第一步:展开全文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接下来别…

CF:原价50元的海豹突击队,炒作成天价封神,腾讯官方意欲何为?

游戏角色是网络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众多游戏公司吸引玩家氪金的一个重点。那么,在穿越火线这款游戏中,什么游戏角色是最珍贵最稀少的? 很多玩家可能会说英雄级女角色甚至周年系列套装的英雄级角色,毕竟这些角色动不动就四五百甚至套装角色炫等需要上千才能够获得…

媲美《疯狂原始人》的中国动画:《入学考试》

今日展映 入学考试片名: 太极鼠之入学考试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7分23秒 爱情篇 这是一部优秀的国内动画短片。这部短片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最明显的就是对中国武术太极的运用,除此之外还有极具中国传统民俗气息的灶王爷画像,杆秤、蒸笼…… 内容方面,最…

原创韩红怎么听出还音的 还音是什么意思与假唱有区别吗

众所周知,韩红在娱乐圈中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性格直爽的韩红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韩红曾担任过中国梦之声的导师,在舞台上,韩红直接指出选手弄虚作假行为,当时选手杨成瑞演唱了一首爱在当时,谁知道在演唱结束后,韩红生气的表示,歌曲是还音,还音什么意思?韩红怎么听出…

网曝赵本山去世了?现场遗体照曝光,还被设灵堂P遗照?本尊怒回应

赵本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品演员,曾经在春晚的舞台上面一夜爆红。前不久,网上突然爆料说,赵本山已经去世了,而且已经举办了丧礼。现场遗体照曝光,还被设灵堂,尤其是灵堂上面,赫然写着赵本山的名字,中间贴着赵本山的黑白照片,做得如此逼真这件事已经让不少人相信了。…

【未成教育】华侨中学举办第2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文艺晚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长乐古邑长安乐 躬学高唱强国音 12月29日晚19时,长乐华侨中学教育集团第2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文艺晚会隆重开演。艺术节文艺晚会节目单出席晚会的有新疆驻闽工作组副组长张全民、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政治部主任蒋建光以及区教育局、团区委、文明办、锦…

我的老板/同事/下属是极品,怎么办?急!

这篇文章讲的是和你团队中的小伙伴们沟通的技巧。 你在职场上遇到过“极品”吗?吹毛求疵的、自我至上的、木讷死板的、朝令夕改的、毫无主见的、吃里扒外的……每家公司、每个部门里,多少会有这种人出现,而且他们会牵扯你超~多的精力,让你烦恼不看,像病灶一样毁了你的工作…

皇室贵族珍藏过的宝物,一饱眼福

翠螭纹如意展开全文翠雕仕女像翠雕天官像翠福禄寿长方插屏心翠鹤鹿同春山子翠花鸟花插翠夔耳兽面纹炉翠灵芝形如意翠乾隆款仿古觚翠人物山景山子翠兽面纹兽耳扁瓶翠太平有象磬翠玉白菜式花插陈设用品-翠子母狮翡翠雕寿星像翡红翠绿尽在宫廷-服饰首饰 白金镶翠项链服饰首饰-翠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