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就网传“老师因学生未报清北解散群聊”发布情况说明,称涉事老师已检讨并道歉,三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老师因三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并宣布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引发舆论关注。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股“清北崇拜”的风气,对学生的奖励、对老师的奖赏以及对学校的赞誉等,都围绕这些指标展开。谁家出了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会被视为非常荣耀的事。
说学生以“一己之心”填报志愿,这样的结论并不准确。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填报志愿只能起到参考作用,不能干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尊重,这位老师在愤怒之下解散微信群,给相关学生的高中生涯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值得肯定的是,在这种“清北崇拜”的背景下,三位少年的选择尤为可贵,体现了他们独立的品质和对自己未来的担当。社会越推崇清华北大,学子就越难摆脱其影响,甚至可能因此与家长产生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选择清华北大有其优势,不仅有名校光环,而且在教学质量和发展前景方面也确实有许多好处。但比选择学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规划。如果仅仅为了进入名校而忽视专业和个人兴趣,以后可能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困扰。
这三名学生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这是一股清流。至少说明他们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样子。跳出各种经验主义,不被利益诱惑干扰,独立做出选择,更值得尊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换个角度看,老师能教出这样的学生,不应该感到自豪吗?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才是教育的成功。让学生追求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才是老师应该做的。现实中已有案例显示,部分学生因为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进入名牌大学后感到迷茫,甚至学业受到影响,这无疑令人遗憾。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分数,还应帮助学生成长,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的人生助力。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温暖他们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