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想必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被人冒犯了,别人道歉了,但心里并没有更舒服,反而更火大。
脾气暴一点的,干脆就打过去:“要你说什么对不起”!脾气好一点的,也会不耐烦的摆摆手:“得得得,别说了,算了算了。”
这是为何?是人都会犯错,人家都已经道歉了,还这么不依不饶的,心胸也太小了吧?
其实,这不是被道歉人的错,而是道歉人的错。道歉人把道歉当做是一句口头禅,完全没有歉意。
道歉的核心,是要心生歉意。如果没有致歉的真诚,如何能获得被道歉人的谅解?你的心就已经出卖了你:你根本就是死不悔改!就这样,还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怪别人不大度,强求别人原谅,这不是有病吗?
02
这两天,还真让我碰到一个这么有病的人。
准确的说,不是人,而是一个公号。原本我对这个公号还挺尊重的,有一篇文章的灵感还来自这个公号,但在我不经意间看到它发布的“致歉声明”时,我知道,我碰到了一个有道歉病的病人。
它的致歉声明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某某用户们,本公众号曾在某年某月发表的某篇文章,原作者是某人。我方转载时,未经作者同意,特在此发文致歉。转载的文章,现已被我方删除。特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深深的歉意,给作者造成的困扰还请予以谅解,谢谢!
某某公众号致力于向大家推荐有意义、好玩的东西。并且,我们也十分尊重各位作者的版权!对于本次失误,我们表示非常抱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倍加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更加积极向上的推送!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的监督!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某某电视!谢谢你们!
分享是美德,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有意义的文字和生活。
03
咋看起来,这篇致歉声明没有毛病,但读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妥,至于为什么不妥,又好像说不上来。
任何东西都怕推敲,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既然感觉不对劲,那就认真的看了几遍,果然找出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全篇在借侵权做危机公关,道歉其次,表现自己是真:推销自己的公号和某某电视。
第二,强调原作者必须谅解:给作者造成的困扰还请予以谅解。——错了就是错了,别人谅解还是不谅解是别人的事情,虽然语气谦恭,一个请字像是请求,但实则让原作者感觉被裹挟。
第三,强调分享是美德,好像变相的批评原作者小心眼,太计较版权了。——分享是互联网的精神,这没错,但搞错了主体,要分享也是由原作者去分享,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这是常识。
第四,强调侵权只是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轻描淡写。——其实是不是小失误,用膝盖都能想得到。作为一家做电视的媒体,难道不知道版权的重要和神圣不可欺?这样的话只能骗鬼。
可以说,这个公号对原作者的侵权完全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做起“机心boy”,把一次侵权危机当成一个公关行为。可惜,他们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心出卖了他们。
04
会不会自己太敏感?或许这个公号只是不擅长书面表达而已?
不对呀,他们是搞媒体的,整天与文字打交道,不擅长书面表达的几率几乎为零。
为了不冤枉他们,我找来他们所侵权的那篇文章,全篇里没有一个原作者的信息,连作者都变成了这个公号,那真是彻彻底底、毫无遮掩的侵权。不知道作为媒体人,他们喜不喜欢自己的文章也被这样侵权,这相当于自己的孩子被人拐骗,最后变成他人的儿子。而且这个他人同时就是拐骗的人,难免原作者会那么生气了。
伤害人的时候,指望天知地知我知,干起来酣畅淋漓,道起歉来却别别扭扭,左顾右盼,不着重点。这是真诚的道歉吗,这是诚恳的悔改吗?
05
不仅如此,查看这个公号的历史文章时,惊人的发现,在十天前,它还发表过一篇内容一致的“致歉声明”,唯一的改动是所侵权的作者和文章题目。
如果说,在没看到十天前的致歉声明前,我对这个公号的怀疑只是道歉不够真诚,但在看到这篇如出一辙的格式致歉声明时,我像吃了一万只苍蝇一样感到恶心——这简直就是故意的!
嘴上说得再漂亮又能怎样?行为,简单的行为,就能看出是真道歉还是假道歉。当你是假道歉时,就不要怪别人不原谅。
06
做人必须大度,否则我们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但是,对于不真诚的道歉,对不起,我们不接受。
那么,什么样的道歉才是真诚的?
行动胜于言语。与其对别人点头哈腰,嘴里不停的说着对不起,不如马上行动,纠正错误,弥补损失,这才是真诚的致歉行为。
电影《冈仁波齐》里有一幕特别感人:尼玛扎堆一队人在朝圣途中,运送物资的拖拉机突然被一辆越野车撞翻,拖拉机被撞坏了。肇事者第一时间下车,救助尼玛扎堆和车上的婴儿,并连声道歉,说明自己是急着送病人去拉萨抢救,并把尼玛扎堆请到车前去探看。尼玛扎堆他们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就赶紧让他们走了,一分钱都没要。
看到此,我们确实被尼玛扎堆他们的宽容和淳朴所感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肇事者确实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歉意,所以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
07
前一段时间李文星误入传销致死事件所牵涉的Boss直聘,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大家批评的对象。
它没有选择解释,也没有回避责任,一直表示承担法律和道义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它做了一系列的补救工作:
8月2日以来,他们紧急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力求保护求职者安全。
一、升级流程和系统,确保在线招聘者100%经过“机器+人工”审核认证
8月2日,升级审核流程,新加入招聘者100%须通过“机器+人工”审核。
8月4日,“活体动态人脸识别+身份证”认证系统上线,在逐步实施。
8月7日,全面排查,过去所有未经“机器+人工”审核认证的招聘者只要进行招聘,需要重新核验。
8月8日,紧急提交App新版本,升级了实时查杀系统。
8月9日,App后台修改用户举报流程,强化快速举报处理机制。
二、组建求职安全中心
8月5日,扩租600平方米办公区用于建设求职安全中心;扩建人工审核及大数据安全团队。
三、建立安全提醒机制
8月7日,向平台的全部用户推送防骗短信;建立App内推送安全提醒的机制。
这些措施件件实在,相信任何人,包括受害者家庭都会接受到Boss直聘的这份诚意和歉意。人谁无过?只要改了就是好的。
与Boss直聘对比,前面提到的某个公号的道歉就显得太没有诚意了,让人无法原谅。
08
相信每一个道歉的人都想得到对方的原谅,而想要获得对方谅解的前提是真诚,但要怎样才能做到真诚的道歉?
很简单,就是痛人所痛。
王阳明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在悬崖边哭天抢地、悲愤万分,不顾仪容,头发散了,衣服也乱了,而且不要命的想要爬到崖下去。路人见此,都纷纷大笑,认为这是一个疯子,可能是帽子被风刮到悬崖下面,他想捡回来。其实不是,是这个人的一个亲人不小心坠崖,生死未卜,他想下去救。
王阳明反思,如果路人们知道这个人是因为亲人坠崖而痛哭,他们还会认为这个人是疯子吗?如果坠崖的是这些路人的亲人,他们又会如何呢,想必也会如此疯癫吧?路人们之所以冷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人坠崖,况且坠崖的人也不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不能痛人所痛,也就无法体会这个人的心情了。
09
当我们伤害了别人时,我们应该反求诸己,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这样我们就不会如此轻描淡写的光嘴上道歉了,想必想轻松都轻松不起来。
我们之所以很轻松的说着对不起就过去了,是因为没有伤害到自己,所以没有感觉痛。没有感觉痛是因为我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我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别人的感受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们就会成为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冤枉披了一身人皮。而这样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到哪都不受欢迎,注定是一个失败者。更关键的是,如此下去,不仅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一辈子注定与幸福无缘。
有句歌词叫“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虽然我们嘴上说着道歉,但如果心不正、意不诚,没有痛自悔疚,那与歌词里面所说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并不是所有的道歉我们都必须接受,对于没有任何诚意的道歉,我们可以痛快的回应它们:对不起,我不接受你的道歉。
微信号:静之兄
心学纯明,专治各种不痛快!
- END -
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