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多家印度媒体刊发消息,莫迪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更改国名的决议:将“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婆罗多”(Bharat,或译“巴拉特”)。
来源:环球时报
据环球网报道,印度总统府日前在向G20峰会与会国代表发出晚宴邀请函上,写的是“婆罗多(Bharat)总统”,而不是通常的“印度(India)总统”。
印度人民党发言人:印度总理莫迪头衔为“prime minister of Bharat”。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公开信息,“Bharat”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印度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拉特”,意思正是“寻找光明/知识者”。
印度外长回应“改国名”
印度外长苏杰生9月6日回应称,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就是婆罗多,“婆罗多”的含义在宪法中写得很清楚。总理莫迪所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一直致力推动更改国名,因为“印度”这个名字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是奴隶制的象征。
反对党炸锅怒怼
对政府可能更改英文国名一事,反对党则持批评态度。“我们早就都用‘婆罗多’这个词了,这有什么新意吗?然而,‘印度’这个名字在全世界都享有知名度……突然发生了什么,让政府不得不更改国家的名字?”反对党领袖、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评论说。
印度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沙希·塔鲁尔发文称:“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抛弃‘India’,因为‘India’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累了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
印媒担心:巴基斯坦可能更名叫印度
“印度国防研究”网站称,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显示,如果印度在联合国层面不再使用“印度”(India)这一国名,巴基斯坦可能会提出使用“印度”这一名称的主张。报道称, 巴基斯坦国内的部分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这一名称与涵盖现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印度河流域有关。
这一消息传出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评论甚至称,这将引发“连锁反应”,“如果巴基斯坦改名为‘印度’,阿富汗也可能改名为‘巴基斯坦’”。
“改国名”背后没那么简单!
2021年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在德里举行的独立日庆祝仪式。图源:新华社
2014年上台以来,莫迪政府持续推行一系列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去殖民化”政策。2022年9月,莫迪亲自主持新德里印度门前“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的仪式,并强调国王大道代表殖民时期国王的权力,是人民被奴役与压迫的象征。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莫迪此举本质上还是为选举争分,通过改名再起打起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的牌。印度普通民众对改名婆罗多较为支持,但印度精英阶层尤其是西化精英相对持反对态度,在印度内部已引起很多争议。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5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说,莫迪政府最近频繁使用“婆罗多”一词的部分动机在于“挖苦”反对党阵营——为在明年大选中向印人党发起挑战,印度26个反对党今年7月宣布组建“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缩写为INDIA)。
改名不是第一次
印度国旗 资料图 图自《今日印度》报道配图
2020年时,印度最高法院就曾驳回过印度更名“婆罗多”的申请。当时有人申请希望将印度国名从“India”改为“婆罗多”或者“印度斯坦 ”(Hindustan),理由是:“India”这个词源于外国语言,而“婆罗多”或“印度斯坦”更反映印度历史传统。
当时印度最高法院回说,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India)就是婆罗多(Bharat),不清楚申请人为何还要改国名。
从印度最高法院对印度宪法的解释来看,莫迪政府在G20宣传海报和晚宴菜单上分别使用“印度”和“婆罗多”两种称谓,其实都是可以的,都不违宪。
那些真改了名字的国家
2022年,联合国将土耳其的外语国名从“Turkey”改成“Türkiye”。
2020年起,荷兰全方面将国名更为尼德兰(Netherlands),停止使用荷兰(Holland)的简称。
1989年,缅甸当局正式把缅甸国名的英文单词“Burma”改为“Myanmar”,现为联合国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使用。
国家尽管改名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原因往往都出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层次的考虑。
此次,印度是否会改名成功,“印度”的称呼是否将成为历史,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回答。
来源:中工网综合环球时报,环球网,新民周刊,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南方+客户端
见习编辑:董佳兴
审核:张秋晨
更多新闻
9月25日起批量调整!工农中建四大行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细则
女生去中医馆买酸梅汤被医师教育: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乱喝
甘肃甘南突发山洪,已致7人失联3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