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户外工作者面临严峻考验。41岁的外卖员汪师傅在高温中连续工作超过5小时后不幸中暑,幸好送医及时转危为安。医生强调,科学防中暑需要预防和急救双管齐下,稍有忽视,中暑从前兆发展至重症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7月3日,汪师傅在高温下连续配送外卖超过5小时,未及时休息补水。中午他突感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自觉中暑后虽移至阴凉处,症状却持续加重,出现大汗淋漓、手脚麻木僵硬甚至肌肉抽搐。同事紧急拨打120,随后他被紧急送至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就诊。
该院急诊科接诊医师陈坚迅速判断为轻症中暑,立即启动补液、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置,并同步完善心电图、电解质检测,排除心肌缺血、低钾血症等潜在风险。在护士长李蒙的护理辅助下,经过2小时规范处置,汪师傅的不适症状全部缓解,复查指标均恢复正常。
陈坚提醒广大市民,从中暑前兆到重症分为三个阶段: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体温正常或略高的前兆期,此时需立即休息可逆转;面色潮红、大汗淋漓、体温升至38℃的轻症中暑期,此时需快速降温补水;意识障碍、抽搐休克的重症中暑期,此时若不及时抢救可致命。
急诊部主任韩静强调,高温时段(11:00-15:00)应减少户外活动,每工作1-2小时到阴凉处休息15分钟,补水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20分钟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品,也可适当饮用菊花茶、绿豆汤等解暑。一旦发现中暑者,应立即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饮用盐饮料;若出现体温超38.5℃、剧烈呕吐或昏迷,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