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2025》梳理了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关键挑战与未来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报告概述
发布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SAIS)、自然科研智讯(Nature Research Intelligence)
报告结构: 包含引言、核心AI技术、AI在数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展望与政策建议。
二、核心观点与发现
AI4S 的定义
AI for Science(AIAS)指利用AI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实现数据驱动建模、自主实验设计和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新型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演变
传统科学研究的四大范式:
-
实验归纳(如物理实验)
-
理论建模(如数学公式推导)
-
计算模拟(如分子动力学仿真)
-
数据密集型科学(如大数据分析)
AIAS引入第五范式:AI驱动的自主科学发现,特点包括:
-
自动假设生成与验证(如AlphaFold预测蛋白质结构)
-
知识引导的深度学习(如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
跨尺度建模(如从原子到宏观系统的统一模拟)
全球AI及AI4S发展趋势(数据驱动):
-
论文发表量激增: 2015-2024年,全球AI相关出版物从约30.9万篇增至约95.4万篇,近乎三倍增长。AI4S出版物占比持续提升。
-
国家/地区格局:
-
中国: 发表量全球领先(2024年达27.39万篇,占全球28.7%),在应用创新方面(专利、政策文件、临床试验引用)也处于领先地位。
-
美国: 在高质量研究(如Nature Index期刊引用)方面保持领先。
-
欧盟: 整体实力强劲,但在部分指标上被中国超越。
-
印度: 发展迅猛,发表量已接近美国。
-
-
AI4S领域侧重:
-
美国/欧盟/英国: 工程、生命科学、人文社科。
-
中国: 工程(占比极高)、物理科学、生命科学。
-
印度: 工程、人文社科、生命科学。
-
-
国际合作: 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竞争,但全球AI及AI4S合作持续增长。中美合作仍是最大双边伙伴。
-
关键AI技术: 大语言模型(LLM)、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图神经网络(GNN)、可解释AI(XAI)等已成为推动AI4S发展的“元技术”。
三. 核心AI技术进展
大语言模型与自主智能体
-
突破:GPT-4、Gemini等模型展现多模态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应用于科学文献分析、代码生成等。
-
挑战:提升推理效率、探索下一代扩展定律(如多智能体协作)。
具身智能
-
应用:机器人实验自动化(如Google RT-X)、脑机接口(如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挑战:跨场景泛化、人机自然交互。
脑机接口(BCI)
-
进展:闭环神经调控技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
-
方向:生物与AI认知系统融合(如虚拟啮齿动物代理模拟神经活动)。
AI系统安全与伦理
-
风险:对抗攻击、模型幻觉、极端风险(如自主复制AI)。
-
解决方案:内生安全架构(如动态异构冗余DHR)、可解释性增强。
AI for Science正在重塑科学研究方法论,其核心价值在于:
-
加速发现(如新材料、药物设计);
-
突破人类认知极限(如多尺度复杂系统建模);
-
推动跨学科融合(如计算社会科学、数字人文)。
未来需重点关注数据共享、算法透明度和伦理对齐,以确保AI驱动的科学革命造福全人类。
报告还涉及到AI在数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环境科学、工程学、人类社会学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相关的政策。详细内容可自行查看报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