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发热、高烧不退,喉咙痛还咳嗽,到医院一查发现是腺病毒感染。进入7月,正值学校暑假和游泳旺季,也是腺病毒的高发期。泳池成了病毒的“温床”,夏季如何安全嬉水成为关注焦点。
腺病毒传染性极强,可通过飞沫、手接触及污染物品传播。多位呼吸科、急诊科专家表示,旺季的室内泳池或水上乐园,腺病毒感染风险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受到影响。福建省儿童医院PICU主任唐秋雨解释,一方面,室内嬉水场所人员密集,增加了病毒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腺病毒对许多常用的泳池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在潮湿环境与污染物体表面长时间存活。
如果泳池水消毒不充分,或者人们在下水时摸鼻子、揉眼睛、呛入池水,以及游泳后未及时洗手和淋浴,都会增加感染风险。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痛、咳嗽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但与普通感冒相比,腺病毒感染会导致持续高热。
目前还没有腺病毒相关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腺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采取一般的对症治疗措施如多喝水、多休息、对症退热即可,病情较轻可自愈,也很少留有后遗症。
尽管存在风险,夏天还是可以去游泳的。专家建议,除了儿童、青少年以及有免疫缺陷等易感人群外,大部分人只要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即可。可以通过查看泳池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水质公示等材料来判断,选择水质合格、合规消毒的游泳池,或者错峰前往以降低感染风险。此外,佩戴密封泳镜、鼻夹,不用脏手触摸口鼻,泳后按照清水漱口、冲洗鼻腔、全身打浴露搓洗的顺序做好清洁,也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