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方足球赛竟然成为了现象级的“顶流”。有关“苏超”的话题从江苏人的朋友圈扩展到全国,最终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开赛不久后,抖音话题播放量破亿,虎扑上线了“江苏联”频道,首日访问量就达到百万级别,热度堪比当红明星新剧开播。网友们惊叹:“江苏,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苏超”的火爆离不开江苏深厚的足球群众基础、各城市间的发展氛围以及完善的交通网络。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网友们玩梗带来的传播效应。这与淄博烧烤、尔滨以及“村超”的走红逻辑相似。淄博烧烤凭借独特的吃法和大学生打卡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尔滨则通过真诚的服务态度和创新文旅产品赢得了网友的好感;“村超”以其草根属性和民族文化结合吸引了大量关注。
“苏超”中,江苏13个设区市各自组队参赛,被网友戏称为“散装江苏”的足球大对决。各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在比赛中碰撞出火花,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梗。例如南京与连云港的比赛,一方喊出“大圣爆烤盐水鸭”,另一方回应“踏平花果山”。南通出征时豪言“我以为在座只是成绩不行”。官方也参与玩梗,提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这种反常规的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大众的兴趣。
在网络传播时代,这些充满创意和趣味性的梗迅速扩散,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苏超”在短时间内积累了极高热度。随着赛事关注度提升,文旅消费也被带动起来。各参赛城市纷纷推出一系列文旅促消费举措。常州向扬州发出“城市邀约”,端午小长假期间,持有扬州身份证的游客可免费游览常州市所有A级景区,并品尝地方特色美食。镇江市在与宿迁比赛期间,国家级景区对宿迁市民免费开放,球迷凭观赛门票还能享受更多优惠。
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苏超”已吸引超过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各地的促消费政策成功留住了大量客场球迷,实现了体育带动消费的良好效果。“苏超”成为体验江苏13个城市美食、美景和人文风情的绝佳契机。
然而,所有的热潮终将过去,“苏超”终究要回归到足球运动本身。热闹带来的是短期的关注度和流量,而足球运动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对运动本质的坚守。在“苏超”中,不同水平的球员在赛场上拼搏,展现了对足球的热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赛事组织者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份热情转化为对足球运动长期发展的助力。比如完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为有潜力的业余球员提供上升通道;优化赛事组织和裁判执法水平,让比赛更加公平、专业。
中国足球运动的战略定位明确,足球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事业”。足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始终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具备成为全民参与运动的基因。尽管当下中国足球在国际赛事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从全民健身角度出发,足球运动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苏超”就是一个例子,大量普通市民参与其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比赛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足球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一场足球赛事能够带动门票销售、周边商品售卖、赛事转播权出售等直接经济收益。全球范围内,英超联赛等成熟足球赛事体系早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创造了巨额经济价值。在中国,若能进一步完善足球产业生态,从青训体系构建、职业联赛运营,到足球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的协同发展,足球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此外,足球还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支强大的国家足球队能够提升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力,足球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团结精神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现在的“苏超”在一定程度上正走在契合国家对足球运动战略定位的道路上。它以全民参与为理念,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通过带动文旅消费,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展现了足球在产业带动方面的潜力。但要真正实现中国足球运动的长远目标,“苏超”以及更多类似的足球赛事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挖掘足球运动的内涵,在提升竞技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