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在废品回收站停放的两门“红衣大炮” 山东卫视截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
近日,山东日照市莒县驻阎庄村一废品收购站发现两门疑似康熙年间的红衣大炮,起初鉴定为真品,暂入藏莒县的莒州博物馆。23日,最终经该省文物专家鉴定,这两门红衣大炮为当代仿制品。
废品站收到疑似清代红衣大炮
网传图片显示,在杂草丛生的空地上,摆放着两门大炮,上面刻着“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的字样。
22日下午,莒县驻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大概是4月底,他在巡查村庄内的一处废品站时,发现了摆放在废铁中的两门“红衣大炮”,炮身上刻有康熙年间的字样。于是,他拍下照片发给精通文物的朋友,初步鉴定为真品。随后,他及时上报给了当地文物部门,专家又经过现场鉴定为真品。工作人员和废品站老板进行了沟通和协商,最终将两门大炮暂时入藏莒州博物馆。
井庆勋说,这两门大炮是废品站老板按废铁收的,原本准备按废铁处理掉。因为大炮整体保存得很好,底盘很新,看着像焊接的,给人的第一眼感觉不像真的。
莒州博物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两枚清朝时期的红衣大炮,原型是16世纪欧洲的一种火炮,明代被引入中国。炮身有“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样。当时康熙帝任用了南怀仁,设置了多种炮型。这两门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轻型火炮,叫神威将军型。
文物爱好者质疑是赝品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网上有很多文物爱好者对这两门大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微博认证为高校历史学教授的@于赓哲发文称:“字体是电脑字体,炮架跟开玩笑一样,真正的大炮炮架是非常敦实的。另外巧了,甘肃有个私人博物馆也有同款,别的网友也贴出旅游点有很多同款。真正的红衣大炮,炮身有编号、试演、监造、造炮人员名单,还有受药××两的标志。”公开资料显示,于赓哲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两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
一军事自媒体也发文称,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9年,距今353年,大炮凸起的阳文铸铁字迹如果还如此清晰棱角分明,很难做到。在清代早期根本就没有红衣大炮的说法,只有红夷大炮或更小的弗朗机。清初所有的铸造大炮,一般被称为“大将军”或者“神威无敌大将军”,不会直接写红衣大炮。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4月19日还上架过同款商品,售价2.68万元。卖家在商品介绍中写道:民国铸铁红衣大炮一对,用料厚重,全品包老。适合博物馆、民俗园、饭店、宾馆、会所摆放。
一锤定音系当代仿制品
23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莒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两门“红衣大炮”只是暂时入藏他们博物馆,专家对大炮进行了一个初步鉴定,但军事兵器方面比较冷门,专家也拿不准。莒县文物部门已去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找专家来鉴定了,待结果出来会向社会公布。
“经过山东省文物专家的鉴定,通过大炮的铸造工艺、形制和铭文等方面综合判断得出结论,这两门大炮为当代仿制品。”莒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昨日回复称,同时也感谢各界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