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在58岁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时,梁实却正在为人生第29次高考做准备。这位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四川考生,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至今,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四十余年。今年,他终于不再执着于四川大学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坦言“能上个好点的二本就很满足”。
与往年不同,梁实今年的备考之路显得格外“佛系”。去年10月,他与朋友合伙在成都开了一家火锅店,跨行业经营让他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学习新领域的知识。直到考前两个月,他才开始“比较正规地看书”,但效果并不理想。他甚至一度记错高考时间:“我以为高考还有十几天,一算下来就是下个星期六了。”
这种备考状态让不少网友感到困惑——既然决定参加高考,为何不全力投入?梁实解释说,自己“躺平”了30年,现在突然觉得完全退休太早,应该做点事情。于是,他一边经营火锅店,一边抽空复习,甚至复习时还要随时处理店里的事务。这样的备考方式显然难以保证学习效率。
过去,梁实一直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甚至多次拒绝其他高校的录取机会。但今年,他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他承认自己去年地理只考了30多分,今年换成了生物,目标也不再是川大。这种调整或许是一种现实的妥协。58岁的年龄、分散的精力、有限的复习时间,想要冲击985高校确实难度太大。如果他真的只是想要一个大学文凭,为何不早几年就接受二本院校的录取?
对于梁实年复一年地参加高考,网友们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是在弥补年轻时的遗憾,高考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年龄不该成为限制。也有人则认为,他是在浪费公共资源,高考考场座位有限,应该留给真正需要的学生。如果他真的想上大学,早就可以选择其他学校,而不是年复一年地“陪跑”。尤其是开火锅店后,难免让人怀疑是否在借高考热度做生意。
梁实的故事让人思考:当梦想与现实产生巨大差距时,我们该如何选择?高考对他来说早已超出了“升学”的意义,更像是一种人生执念。但梦想和执念的区别在于,前者让人进步,后者可能让人陷入无意义的循环。如果他真的想上大学,就应该调整心态,接受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年复一年地“半心半意”备考。毕竟,大学的意义在于学习,而非仅仅“考上”。如果只是把高考当成一种仪式,那这种坚持或许早已偏离了初衷。
有梦想是好事,但实现梦想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仪式感”上。否则,再美好的梦想也可能变成一场自我感动的消耗。梁实今年的心态转变,或许正是他开始寻找梦想与现实平衡点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