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都市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消费新需求,加快恢复和振兴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文化旅游厅近日印发了《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和振兴指导意见》。
7个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优化文化旅游消费场景。
一是提升一批传统城市街区,增加文化旅游休闲功能,丰富文化体验、娱乐健身、特色餐饮、品牌购物等业态,构建文化旅游消费集群。
二是推出一批城市接待大厅,重点建设唐山南湖公园、北京张家口铁路文化主题公园、石家庄老火车站等一批城市文化旅游消费新地标。
三是拓展文化旅游在公共文化、娱乐等场所的消费功能,完善餐饮、购物、休闲、体验等服务。
四是全面提高石家庄、廊坊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质量,支持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建设省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三。打造全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群
点亮文化旅游的夜经济。
一是建设“24小时城市”。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等地积极构建全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群。依托重点商圈和景观带,举办各类美食节、购物节、艺术节、灯光秀等活动,鼓励商业购物中心和文化娱乐场所夜间打折盈利,举办“夜游、夜娱”十大评选活动,省内“夜读、夜食、夜购、夜宿”。
二是扩大景区夜间消费。鼓励景区夜间开放。通过建设神灯林、水上夜游、汽车影院、商业街夜市、明星营等,丰富夜游内容,促进二次消费。
三是丰富乡村旅游夜生活。鼓励重点乡村旅游村发展夜景照明、夜光步道、篝火晚会、光影麦田、民俗灯会、焰火表演等夜间消费品,大力发展特色精品住宅。
重点打造这些文化旅游演出活动
丰富文化旅游演出活动。
一是着力打造“盛世·康熙大典”、“印象·野三坡”、“琅桃沙·北戴河”、“赛罕长歌”、“冬奥之恋”等河北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出品牌。
二是支持5A级景区创建高水平、常态化的文化演艺节目,支持4A级景区因地制宜开发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支持重点乡村旅游村创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节目、小舞台。
三是鼓励各级文艺院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多样化、高质量的演出产品,推动演出走进景区、乡村、校园,提高演出市场活力。
四是大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举办河北国际艺术表演季、1月份省会话剧、小剧场演出季等,全年完成1.2万场文化惠民演出。
重点培育健康旅游目的地
培育多样化的消费方式。
一是发展健康旅游,重点培育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安国中药保健基地、石家庄夷陵健康城等健康旅游目的地,推出医疗旅游、温泉保健等优质健康旅游产品,以及中医保健。
二是发展研究性旅游,重点打造塞罕坝精神、冬奥会综合体、红色记忆、科普教育等研究性旅游产品。
三是发展冰雪旅游,以漳城地区为重点,丰富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娱乐、冰雪赛事、滑雪训练等消费活动,强化“零以下经济”。四是积极拓展商务奖励、婚礼、游轮游艇、低空飞行、穿越、新奇体验等新的消费空间。
建造这些生活目的地
拓展山水田园融合的新生活空间。充分发挥高水平景区集聚、协调、引领作用,集聚周边多元化业态,打造整体景观和乡镇,在全区范围内协调发展,建设区域休闲度假空间和主人共享的生活空间还有客人。
一是西柏坡、原129师本部旧址等景区要深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教育和生活目的地。
二是将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塞罕坝等景区建设成为集自然景观、休闲娱乐、健康疗养为一体的生态生活目的地。
三是将山海关、避暑山庄、广佛古城、瓦房等景区建成文化底蕴深厚、产品形态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目的地。
鼓励2.5天弹性周末休假
打造“2.5天小长假”品牌。
一是鼓励2.5天弹性周末休假,满足环京津周末、小长假微度假市场需求,建设游客“第二家园”。
二是以国际化和质量为导向,建设布局优化、模式多样化、特色鲜明的农村民居、冰雪温泉、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山地避暑山庄、房车露营、健康疗养产品。
三是推进城市休闲、文化体验、节庆展览等消费业态推广,策划推出音乐节、体育节、摄影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城市中心休闲区、特色休闲街区、环城休闲带。
“河北手机游”
完善“河北手机游”功能。深化“河北文化旅游云”大数据应用,全面升级“河北旅游APP”。
一是完善游客服务功能,实现产品展示、咨询服务、导航引导、智能识别、虚拟体验、投诉受理等全链条、全过程、一站式服务。
二是完善网上消费功能,开展网上营销、网上订票、网上购物、无意义支付等便捷服务。
三是完善安全功能,完善智能监控、身份认证、风险提示、一键报警、安全救援等功能,促进与“健康通行码”、社保卡等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加快“互联网+文学旅游”的推广
开发数字文旅产品。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加快“互联网+文学旅游”的推广,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
一是启动“读长城”、“听运河”等数字文化旅游项目,创新山海关、班昌鱼、大荆门、崇礼长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展览,建设网上长城、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二是打造“河北行”系列产品,加大对云景区、云博物馆、云图书馆、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剧场的推介力度,利用线上产品刺激线下消费。
三是提高动漫游戏产品质量,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暨“动漫河北”活动,扶持乐从、精英动漫、铸梦文化等骨干动漫企业,重点发展原创动漫、移动终端动漫作品和动漫游戏衍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快一批重点工程开工
加快战略支撑工程建设。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实行项目承包制,确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太子城遗产公园、第四届省级园林博览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加快崇礼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承德龙城国际马戏度假区等一批续建项目建设,做好京津冀演艺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的规划和储备,推动项目的实施。
旅游景区示范道路建设
提升自驾游体验。
一是旅游景区道路体系建设。与交通部门密切配合,建设太行山高速公路、张成坝上、长城沿线、京杭大运河沿线、滹沱河沿线等旅游景区示范道路。围绕旅游发展大会,各城市将打造一批设施、功能齐全的旅游景区道路。
二是以太行山、京丽等高速公路为重点,拓展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景区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
三是实施“亮牌工程”,打造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景区连接线等高水平旅游交通标志。
四是优化自驾导游、驿站、观景平台、自驾营地、旅游厕所、加气、应急救援等配套服务设施。
依法打击作弊、杀人和恶性竞争
营造安全优质的消费环境。
一是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在疫情解除后依法打击欺压、杀害顾客、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建立经常性的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保障机制,鼓励城市建立不合理的地方特色旅游产品退货制度。
二是完善风险等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控制机制,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确保游客安全。
三是推进非接触式智能服务,鼓励文化旅游服务场所开展智能咨询预约、智能入园、智能接待、自助值机、自助点菜等人工智能服务。
加大景区门票降价力度
做好文化旅游惠民活动。
一是加大景区门票降价力度,鼓励A级景区对医务人员等抗疫一线工作者实行免票,对随行家属实行半价优惠,对企业、学校等开展的团建、研学活动给予优惠。
二是举办河北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鼓励地方政府推出文化旅游优惠券、区域旅游惠民一卡通,开展“开业”、“五一”、“暑假”、“十一”等宣传活动。
三是鼓励文化旅游企业与商业、交通、能源等跨境合作,推出优惠套餐,扩大消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