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设计的陷阱让不少家庭感到困扰。上班族闫晓提到,他的父母因参与“1元秒杀鸡蛋”活动,每天固定时间上直播课,最终购买了近万元品质不明的商品。最近,上海辟谣平台收到读者反映,在社区附近出现了类似传单,少则“1元10个”,多则“1元50个”。
调查发现,“1元秒杀鸡蛋”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全国各地都有中老年人为此付出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代价。闫晓的父母在浙江收到传单后,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并被要求登记身份证信息。为了获得现金红包和免费鸡蛋,他们开始每天在直播间听课,逐渐购买了大量商品,包括高价珍珠项链。
记者尝试通过闫晓获取直播链接,但遭到拒绝。北京消费者查新透露,进入直播间需要密码,且每天密码不同,只有微信群成员才能获得。记者走访上海松江环城路附近的店铺,试图了解“1元秒杀鸡蛋”的真相,但未成功。几家店铺虽曾发放过鸡蛋,却对记者的询问保持警惕。
经过多次尝试,记者终于进入了部分直播间。这些直播间设在私域直播平台,只面向特定群体开放。主播以“良心企业家”、“权威专家”等形象出现,直播内容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例如,有直播间推销一款名为“丁硼牙膏”的产品,声称能治疗口腔疾病,但实际上该产品是“丁硼乳膏”,属于非处方药品,长期使用可能有害健康。
此外,直播间还通过打卡、答题、红包、抽奖等形式增加用户黏性。白阿姨在直播间下单近10次,购买了多种商品,她表示看直播可以攒积分和红包,换取赠品。这种模式让许多老人逐渐被“洗脑”,不断购买商品。
“秒杀鸡蛋”背后的陷阱不仅限于商品销售,有的商家还利用这一手段吸引老人到店使用理疗仪,诱导购买昂贵的保健产品。部分店家还要求老人拍照刷脸,收集个人隐私信息。
尽管晚辈们努力劝阻,但效果有限。一些商家更换店招或改为送货上门,继续销售。一线执法工作者指出,查处这类行为存在难度,因为老人购买的产品未必违法,且私域直播内容难以监管。常规监管方式在这种套路面前显得无力,需要新的突破口。建议加强对私域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审查生产企业的经销体系,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从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