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让我看看。如果我正好忙,没时间看他,他就是一直叫,一直叫,直到我看看他为止。
似乎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例如拼装了一个玩具、新学会一种技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都喜欢让妈妈来看看,丝毫不顾这个时候妈妈是否有空,而且一定要得到妈妈的回应之后才罢休。
母亲和女儿
还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非常讨厌我打电话。只要是我打电话,就一定会捣乱,不管电话那头的是领导还是朋友,总之,就是见不得我打电话。
为此,我也曾苦口婆心告诉孩子,好声好气和他商量,但是就是不管用。后来,我着急了,打电话的时候直接躲进房间,把孩子关在门外。这下好了,直接触发了孩子的小地雷,一声高过一声的哭声,不绝于耳。
刚开始,我一点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总是渴望得到我的关注?为什么要霸占我所有的时间?为什么连一个工作电话都不给我时间?我曾非常苦恼,一度为此处于奔溃的边缘。
后来,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才知道,原因竟然是我平时给予了他太多的关注。所谓物极必反,正因为孩子平时获得了太多的关注,才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当父母专注于其他事情的时候,他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受到了威胁。
了解了这一点后,我才发现自己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做了多么愚蠢的事情。我生气,我惩罚,但这些却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由此可见,那些特别烦人的孩子,往往是得到太多关注的孩子。对于那些相信只有得到持续关注才能获得归属感的孩子来说,再多的关注都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
小女孩和她的母亲
由于我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纠正起来比较困难。不仅仅对于孩子来说,就我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也有所改变。当我生病的时候,孩子能够不来打扰;当我打电话的时候,孩子能够自己在一边玩耍;当我干活的时候,孩子还能一块帮忙……虽然我家孩子现在仍然离不开我,但也可以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几个小时了,而不是只能我陪着。
我有时候就想,如果一开始,早到婴儿时期,我就确立了我能给孩子关注的界限,并严格执行,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根本不存在了呢?
如果一开始我就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我会不会拥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孩子也能独自玩耍?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简·尼尔森曾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并得出了比较科学的答案。
孩子在玩马棒
由于这是很多父母在初为人父母时都容易犯的错误,即给予孩子太多的关注而忽视了自己的感觉,所以她建议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关爱孩子的时候,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为此,她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优先和孩子玩耍。父母上班回到家后,应该暂时不要管家务,而是花十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玩一会。如果家务实在多,可以让孩子一起做。总之,就是让孩子觉得,你回家并没有忽视他。
以前,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后,我总是忙着做饭而忽视了孩子的要求,还不断催促他。结果,孩子总带着一肚子的气,我也不顺心。后来,接回孩子,我先和孩子谈天,一起玩一会。结果孩子反而能够在我做饭的时候独自玩耍,脾气很好。
其次,耐心和孩子沟通。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给孩子说:“在我接电话的时候,你能拿一本书或者玩具坐在我旁边吗?”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告诉孩子:“我需要接一下电话,你能找些事情自己做10分左右吗?”
沟通的效果就在于孩子明白,你并没有忽视他的感受,你也并没有觉得打电话比他更重要。我觉得,沟通应该管用。
反正,绝对不推荐我的方法,把孩子关房间外打电话。
第三,平时留点时间给自己或配偶。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知道他会拥有你的一些时间,但不是全部时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那自然不会在你打电话或者干活的时候缠着你了。
当你忙着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如果孩子打扰了你,你可以选择一种非语言的回应,例如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这会让孩子明白,你不会对他的打扰作为反应,但你在乎他。
不过,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做这件事的时间。例如,可以准备一个计时器,或者沙漏,为你不需要被打扰的时间进行倒计时。
快乐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
最后,简·尼尔森一直在她的书中推荐家庭会议,认为这种通过全家人开会的方式来决定一些事情的方法,非常管用。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在家庭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上,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以前,我家孩子一直对于做家务没有任何概念,因为家里有奶奶,所以奶奶总舍不得孩子干活。
但最近幼儿园提出要求,需要每天发孩子做家务的照片。我、孩子爸爸利用这个由头,跟孩子商量,开一次家庭会议,由他自己确定一项自己每天做的家务活。孩子最后选择的是扔垃圾。(对于一个5岁半的孩子,现在才开始做家务,还只有扔垃圾这一项,我这个做妈妈确实感觉非常脸红。)
但因为是孩子自己决定的,又有幼儿园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孩子执行得非常不错。再加上,孩子奶奶也清楚这是作业,所以不再扔垃圾了,孩子每天总算有点活干了。希望,这个活,孩子能一直做 下去。
废物分类主题
我相信,如果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了上面3点,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他会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学会自己打发时间,会尊重爸爸妈妈的时间,甚至懂得关爱的界限。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家庭会议”这个工具,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估计也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