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被晒黑,很多人外出时会戴防晒面罩,因为比起防晒霜来既便宜又方便。然而,最近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戴防晒面罩后,皮肤反而更黑了。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称这种现象叫“捂黑”或“热黑”,即皮肤被遮盖后因温度高、不透气而变暗沉。
实际上,“捂黑”或“热黑”的说法并不成立,否则蒸桑拿岂不是最好的美黑方式?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戴了防晒面罩后反而更黑呢?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些防晒面罩本身存在问题,例如棉质面罩的防晒力通常很低,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如果面罩编织不够紧密,紫外线会穿透进去;颜色太浅的面罩防晒效果也不佳;剪裁过紧的面罩在拉伸后空隙变大,防晒力随之减弱。此外,在选购和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问题,如尺寸不符导致纤维拉伸或边缘不够贴合皮肤;汗水浸湿面罩使其防晒力下降;长期使用、反复洗涤、过度拉伸也会使面罩变形或防晒涂层脱落,增加被晒黑的风险。
皮肤敏感也是原因之一。根据数据,我国女性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高达36.1%。这类皮肤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容易诱发和加重皮肤异常状态,如痒、痛、火辣辣的感觉,以及脸部发红。面部与防晒面罩之间的摩擦、捂热、汗水难以蒸发都可能诱发敏感性皮肤的炎症状态。如果你戴了防晒面罩后不仅觉得脸变“黑”了,还伴有痒痛感,那可能是皮肤过度敏感出现了炎症。
过敏也不能排除。医学上有纺织品接触性皮炎这一术语,指的是穿着或接触某种织物引发的皮肤病变。过敏原可能包括特定的纤维、甲醛树脂、对苯二胺、偶氮/蒽醌类分散染料、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等阻燃剂,以及镍、铬、钴等金属粒子。一旦戴的防晒面罩中含有你过敏的物质,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初期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肿胀,炎症消退后出现色素沉着,脸部看起来变“黑”。
解决方法如下:如果是防晒面罩不给力引起的,可以等待几个月让肤色恢复,或者找皮肤科医生开淡化色素的药品,进行医学刷酸和光子嫩肤等操作。同时,更换一个靠谱的防晒面罩,关注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尺码,并按照标签和说明书正确使用和护理。
对于敏感性皮肤,要选用温和的保湿润肤产品,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的产品适合敏感肌。挑选面罩时要注意柔软度和透气性,最好能线下试戴。使用防晒面罩时,感觉闷热、汗多时应找个不晒的地方透气并擦汗,回家后尽快洗脸。
如果是过敏引起的,应及时就医,使用医生开的抗炎症、抗过敏药物。回家后轻轻洗脸,洗掉残留的过敏物质,并做好保湿工作。下次购买防晒面罩时避开同类材质,也可以选择其他防晒方式。
关于防晒方式,国际主流建议是“ABC原则”。避免上午10点到4点紫外线最强的时候被晒,用防晒系数(SPF)15以上的广谱防晒霜,出门前涂抹,进行魔法防御。还可以使用靠谱的面罩、长袖衫、遮阳帽、太阳镜等进行物理防御。对于已经缺乏维生素D的人而言,晒太阳补维生素D的效率不高,而且有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各种伤害,得不偿失,口服补剂才是最有效又安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