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与越南达成了贸易和关税协议。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经济与政治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协议不仅标志着越南在贸易政策上的重大转向,也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在大国博弈下的复杂演变。
根据协议内容,越南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并全面开放本国市场;而美国则对越南输美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更是课以40%的重税。这种不对等的关税结构将越南置于极为不利的贸易地位。
从越南对美出口角度看,20%的关税大幅削弱了越南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越南高度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美出口占据其经济的重要份额。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30亿美元,全国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流向美国。如今,这一关税负担将直接压缩越南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进而对越南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转口贸易的40%惩罚性关税,其指向性明显。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部分中国企业为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选择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越南,利用越南相对优惠的贸易政策,将产品经越南转口至美国。美国此举旨在通过高额关税切断这一供应链路径,打击中国商品借道越南进入美国市场的现象。
越南接受这样一份看似不平等的协议,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考量。自美国4月2日宣布启动全面贸易战并对全球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以来,越南一直处于巨大压力之下。特朗普此前威胁,若7月9日前未与越南达成协议,将对越南输美商品征收高达46%的关税。这一数字对于越南经济而言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占其GDP的30%。如此高的依存度使得越南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旦46%的关税落地,越南的出口产业将遭受重创,大量工厂可能面临停产,工人失业,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
此外,越南国内经济形势今年也面临诸多挑战。5月,越南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破荣枯线,出口暴跌18.3%。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越南决策层不得不做出妥协,以换取美国市场的相对稳定。越南期望通过接受美国的关税条件,维持对美出口的基本盘,同时借助美国的市场与技术推动本国产业升级。然而,这种期望能否实现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美越关税协议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在越南设厂或与越南企业合作,将产品进行组装或简单加工后,以越南原产的名义出口至美国,以此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如今,40%的惩罚性关税使得这一模式难以为继。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要么承担高额的关税成本,要么重新调整供应链布局。若选择承担关税,将大幅增加产品成本,削弱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若重新布局供应链,将面临巨大的转移成本,包括工厂搬迁、设备重置、人员安置等。此外,供应链的重新调整还可能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美国通过与越南达成协议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进一步将中国排除在其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之外。这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美国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全球供应链领域对中国的一次精准打击,试图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越关税协议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国之间,更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冲击。在全球供应链中,越南凭借其廉价劳动力和相对优惠的投资政策,逐渐成为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许多跨国企业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利用越南的优势进行产品组装和加工,再将产品出口至全球各地。然而,美越关税协议的实施可能导致这些企业重新评估在越南的投资与生产布局。
一方面,高额的关税使得越南作为生产基地的成本优势大打折扣。企业可能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如柬埔寨、泰国等,这些国家同样拥有廉价劳动力但在关税政策上可能更具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对转口贸易的限制也将促使企业重新构建供应链体系,减少对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赖,以避免高额关税。
这种供应链的重构将对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跨国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供应链调整,这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供应链的重构也可能导致全球产业分工的混乱,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越南在中美之间一直试图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从历史上看,越南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关键的原材料供应国。越南80%的芯片、70%的纺织原料依赖中国供应,2024年中越贸易逆差高达154亿美元。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越南在与美国达成协议时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反应。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利益面前,越南选择了暂时向美国妥协。越南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获得美国的市场准入、技术支持以及投资,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但这种短期的平衡术可能会带来长期的风险。一方面,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将使越南经济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可能对越南经济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牺牲与中国的部分经贸利益可能导致越南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逐渐被边缘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越南若因与美国的协议而削弱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会错失这些发展机会。
面对美越关税协议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在贸易政策方面,中国应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与合作,拓展多元化的贸易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欧盟、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合作,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与实施,为中国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供应链调整方面,中国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同时,中国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的本地化建设,提高国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例如,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吸引周边国家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来,实现互利共赢。
美越关税协议的达成是全球贸易格局在大国博弈下的一次重要调整。这一协议对越南、中国以及全球供应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越南在协议中做出了巨大让步,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则面临着供应链受阻和贸易挑战,但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全球供应链在这一协议的冲击下面临着重构与调整。在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各国需要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