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慈悲,铜学们一定被法界举世无双的容貌震撼。今天,小编再带您细细品味以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领衔的金星铜工程团队,承建的部分铜艺术。走在中轴线上,从南总门的屋面铜瓦、超高铜门,到接引亭纯钛瓦,龙女楼善财楼铜门山花,主圣坛内外众多铜饰,甚至小到细小的金具,处处代表着当下最高的铜技艺水准。今天小编就先带大家详细了解圣坛内九龙门系统和二十四愿门。
第一篇章 九龙门系统
-九龙出画,盘踞圆通-
进入圣坛一层,漫眼的白色通体生辉,目光之所及无不精美至善。铜的璀璨与汉白玉的细腻相互碰撞,让整个空间共生融合,给予来客视觉上的冲击感。
九龙门,以南宋名家陈容的《九龙图》为蓝本,龙为神物,九为至尊,取龙在险山云雾和湍急的潮水之中的各种姿态,通过龙、山、石、水、气等,虚实相映动静结合,抒画出“天体云气生生流转”的波涛洪水汹涌的画面,与须弥山主题契合。同时,在工艺上学习水墨画的精神内理,处理雕塑的立体关系,将九龙与场景融合,同时又满足铜门门板功能性要求。
《九龙图》欣赏
九龙门
一号门,摩尼宝珠
二十四号门
九龙门是我国首次将铜雕以水墨画风格呈现在铜门上
超高铜门让人产生肃穆、敬畏之感,展现出佛法浩瀚无边、重重无碍的广大境界。
种子字云盘,刻着观音菩萨种子字
金星铜工程制作时艺术推演过程
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亲自指导九龙门泥塑
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观音法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门肃法师携艺术专家团队、项目管理团队亲自来厂验收
第二篇章 愿门系统
-二十四愿,开花结果-
观音圣坛室内设计,遵循将观音文化、艺术追求、文旅会场需要相统一的佛教文化场所。
空间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了须弥山的理念,基座部分环厅空间与圣坛顶部天光贯通,形成 贯穿整个圣坛室内的中庭空间,既能充分营造圣坛的神圣氛围,又能体现圣坛内部恢宏气势。
二十四愿门整体由两棵菩提树连接而成,展示了菩提开花、生长、结果的过程,与圣坛设计主题不谋而合,为 “从花到果的修行之路”——是一个人从开始修行到正觉,再到涅槃,一个开花结果的过程。
愿门首次将朱炳仁铜文创作品中的热着色工艺首次大规模应用到了铜门制作中,使其自然流露出金色的自然本色。高端的技艺加持提升了愿门的艺术、文化和人文层面的价值。
铜制须弥座,束腰上的圆熟精细的卷草纹样其倒“S”型曲线的构图,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象征含义。
秉着对于观音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愿门装饰纹样设计采撷妙音鸟、璎珞等鲜明色彩的元素贯穿于其中,寓意着圣洁、崇高与吉祥,来体现大厅的庄严与神圣感。
采用了3D建模,BIM技术,矢蜡铸造,錾铜,独创的彩色铜艺等技艺精工打造,勾勒出鳞次、柔美精致而又立体动感的纹饰。将材质美、工艺美以及文化美融于一身。
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观音法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门肃法师携禾易胡平老师,艺术顾问徐晓镛老师等众专家,亲赴杭州临平工厂确认愿门效果。
如今,当游客沿中轴线步入圣坛
漫步进入大殿
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门口还只是一种期待与敬仰
进入中心,那就一种直击内心深处的震撼
金星铜工程的匠人打磨四载
不论是圆通大厅还是佛殿、正法光明阁
亦或是是游客到达的任意一个地方
无人不会惊愕于这座
21世纪宗教建筑的超俗之美
后续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