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名核医学工作者关注的微信公共平台
发 布
源于:刘林 尚小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2021年6月24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委正式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实施核医学科计划,推动实现“一县一科”和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核医学科自此迎来高速发展的春天。2023年1月18日,中共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也发布了《四川省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实际行动推动核医学的发展。
核医学作为重要的临床平台学科,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普及应用,对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小编将带大家说说核医学科那些事!
1、核医学的发展现状
核医学是利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影像诊断、核素治疗、体外分析三个部分。1956年,王世真院士在西安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培训班,从此开启了中国核医学的篇章。过去数十年里,核医学在学科发展、仪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发展,然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核医学依然和其他国家有一定差距。如同美国相比,2015年的一篇文章显示美国每百万人有核医学科12.8个、医务人员55.2人、SPECT(SPECT/CT) 26.7台、PET (PET/CT)6.7 台,每千人中有62人进行核医学诊疗;而在中国,每百万人核医学科仅有0.6个,医务人员3.1人、SPECT(SPECT/CT)0.4台、PET (PET/CT)0.15台,每千人仅有1.5人进行核医学诊疗,远低于全球每千人中5.7人进行核医学诊疗,差距巨大。
不同年份我国核医学发展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2020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数据截点为普查前一年12月31日;表中,——:无此项数据。
尽管核医学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上尚有差距,但欣喜的是,国内核医学近年来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科研为例,权威机构Healsan Consulting LLC(美国恒祥咨询)发布的全球核医学领域SCI论文大数据分析显示:2022年中国发表了2578篇核医学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在全球范围内,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中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入围全球核医学SCI论文影响力最高的前五个医院。
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机构
注:数据来源于Hanson临床科研公众号整理
2、核医学在诊疗中的作用
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基本设置中明确提出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提供核医学诊疗。其中在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基本标准中核医学应为至少5个科室提供诊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中则应提供至少8个科室的核医学服务。
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核医学相关内容
注:数据来源于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
除了三级综合医院推荐的核医学服务能力外,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肿瘤和血液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版)中,21种相关疾病指南中,均对核医学诊疗有所提及。以骨扫描和PET/CT检查为例,当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转移时,骨扫描通常是应用最广、经验丰富、性价比高的首选检查方式;而在评估肿瘤远处转移、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估方面,PET/CT相较其他传统检查更具优势。同时,在一些教材中,对核医学诊疗亦有所提及。如《外科学》第8版中提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存在、其吸131I率>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者,均应进行131I治疗。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
3、核医学的未来
近年来,核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早期的SPECT/CT到现在的PET/CT、PET/MRI,从FDG到现在的多种显像剂,核医学诊疗安全有效,切实解决了临床需求,带来了核医学质的飞跃。
核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核医学的进步。2022年,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PSMA-617)成为首款FDA批准的治疗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靶向放射配体疗法,为晚期前列腺患者带来希望。
177Lu-PSMA-617治疗病例
左图: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177Lu-PSMA治疗前68Ga-PSMA PET/CT MIP图,图像示全身多处转移。右图:177Lu-PSMA治疗2周期后68Ga-PSMA PET/CT MIP图,全身病灶较前明显减少、几近消失。
精准治疗、诊疗一体化、放射配体疗法……各种核医学新的词汇不断出现,为核医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截至2022年7月,FDA共批准了69种核药,遗憾的是,其中多种产品在我国尚未使用,且无一种是我国自主研发产品。
尽管核医学道阻且长,但欣喜的是我们依然看到了曙光。伴随着国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地,国内多个医院、企业布局核医学,加大仪器的研制、核药的研发,同位素的生产,扭转核医学的“卡脖子”问题,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跃教授自主研发的骨转移TBM诊疗一体化药物,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并得到国际认可,相关文章发表在《临床核医学》等专业顶级期刊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TBM治疗病例
左图: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177Lu -TBM治疗前99mTc-MDP全身骨显像图,图像示全身多发骨转移。右图:177Lu -TBM治疗2周期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图,全身病灶较前明显减少、显像剂摄取降低。
4、患者之声
前面讲了这么多核医学的重要性,最后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下患者的实际感受:李大爷是一个退休老大爷,2021年被确诊为前列腺癌伴全身广泛骨转移,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让李大爷久久不能释怀,一想到家里的孩子们生活那么苦,孩子们“上有老下有小”,什么都要操心,李大爷就觉得难受,检查吃药治疗,样样要花钱,结果止痛效果还不好,到底该怎么办呢?
为此,李大爷走访了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各个大医院,但最终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2022年初,骨转移病友给李大爷推荐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医学科有个骨转移的精准靶向核素治疗(TBM),说止痛效果特别好,李大爷心想试了那么多种治疗都没怎么缓解的疼痛能这么轻易就成功缓解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大爷决定开始接受骨转移的精准靶向核素治疗(TBM),之前已经痛的不能走路的李大爷经过几次治疗之后居然慢慢地能自己走路了,而且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李大爷也感到很欣慰!李大爷表示骨转移的精准靶向核素治疗(TBM)让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的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全球核医学发表SCI论文大数据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发表论文 全球第三,中国第一。未来已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医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核医学未来大有可为
zhang
中华核医学分会微信公共平台
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目前 44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3年第18期|总第1006期
编 辑 :黄 艳
责 编 :张 涵
主 审 :丁 虹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组 长:丁 虹
副组长:李春林、杨国仁、桑士标、谢文晖、余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