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吗,去年火爆一时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里,几位中国老师在一所英国中学里用中国的教学法教数学,引发了大量讨论。这件事情的后续是,英国政府上周宣布将投资4100万英镑,在8000所小学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法。与此同时,法国和韩国今年也开始了新的教育改革。 西方国家都在搞素质教育,而亚洲国家只是一心应试吗?素质教育真有传说中那么好,应试教育全无可取之处?今天路读君要跟大家聊聊国际教育的近况,看看是否跟你想象中一样。
英国如何推广中式教学法?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进行过阅读、数学和科学的PISA测试。2010年,上海排名第1,香港第4,英国排名20。2013年,上海再次居首,香港第3,英国却跌出了前20,排名26。根据测试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跟上海同龄女生相比,至少落后3年。英国工业联合会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英国企业对毕业生的计算能力不满意,2/3的企业雇主都希望学校提高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开始了向上海借鉴教学经验的计划。2014年,60名英国教师前往上海进行学习,而59名中国数学教师也前往英国的48所小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交流。去年BBC的纪录片里,几位中国的数学老师运用中国的教育方法,严格的课堂纪律和大量的练习让英国学生叫苦不迭,然而4周后的考试结果是, 中国实验班学生的分数比英国班学生高出10%。而这次交流的整体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参与交流计划的学校里,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比较大的改善,这给了教育部极大的信心。
▲2014年,英国教育副部长在上海“取经”
英国政府上周宣布, 在未来4年里,将通过41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鼓励英国小学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法,希望最终能够实现8000所学校这一目标(占英国小学的一半)。按照这项新计划,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孩子们“必须先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再学习其他新的内容”。除了保障正确率,还要不断加快运算的速度,做到熟练演算。在以前,英国小学的班级往往根据学生能力分组,每个小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而新方法实施后,大多数班级都将进行整体教学。重复练习、板书习题也将成为数学课堂的日常——大家是否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应试教育的味道?不少人都给英国小学生们捏了一把汗……
不过,这项政策主要采取的是自愿原则,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申请而非统一强制,而且暂时只在数学这一门学科推行其课堂教学方式,至于是否会完全按照中国学校的做法,比如严格限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则由学校自己决定。总的来说,这次英国教育部鼓励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法,是对英国原有教育的一种补充而非颠覆,目的是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取长补短。
法国的素质教育很轻松吗?
法国虽然没有推行中式数学教学法,但他们的孩子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法国的小学生,每人都有一个诗歌作业本,不仅用来抄写诗歌,还要在旁边的白纸上根据诗歌画插图。最后,还要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把这首诗从头到尾背一遍。这个复杂度,比起我们中国孩子背古诗来说,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法国小学生需要背诵的诗歌题材很广泛,从11世纪的史诗《罗兰之歌》到几个月前的新诗,应有尽有。从字迹、插图到背诵时的语调和表情,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诗歌作业成为全家人的噩梦,有的父母甚至会等孩子睡着以后,悄悄地替孩子修改插图。
虽然现在法国的成年人只有1%还在读诗,可是每个小学生依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各种诗歌,这是一大考验。9岁的阿曼婷说:“有一次一个男同学张开嘴却吐不出一个字,他尿裤子了,我们都看得到。”
除了传统的诗歌教育, 今年法国也将在外语教育上加码,第二外语的教学时间提前一年,从五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二)就开始,比如德语和西班牙语,而小学预备班(CP)将普及第一外语。
外语教育的改革只是法国今年教改的一环。上文提到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令英国不安,法国也不例外。2012年的测试显示,法国15岁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下降,教育不公平程度则显著上升,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法国家庭的家境条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教育部长认为教改势在必行。她说,法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使得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深陷困境,尤其是基础学科。初中成为法国教育的污点,10年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出现倒退,因此,今年的中学教改将加强数学、法语和历史等基础学科的教育。此外,这次教改允许学校有20%的自由时间,也就是每周有4个小时,学校可以用来安排做小组作业、个性化辅导以及跨学科学习。如此看来,法国的素质教育也并不轻松……
韩国的应试教育比原来轻松了?
在英国和法国给教育加码的时候,韩国却试图给沉重的教育减减压。新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中,韩国儿童幸福指数排名垫底,学业压力大是首要原因。不久前,韩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初中等教育课程,以“核心素养”为设计思路,将在2017年逐渐启用。“核心素养”包括六种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知识信息处理素养、创造性思维素养、审美感性素养、沟通素养和共同体素养。“核心素养”课程试图回归教育本源,缓解教育竞争,多途径培养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韩国学生的这六种素养,韩国的教改措施具体有以下三点:
1、不分文理科,开展更多跨学科和综合性课程
学校开设“综合社会”“综合科学”等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课程,采用讨论、实验等教学形式,以叙述式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而非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进行教学评价。此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人性教育”等10个融合类的学习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加以实施。
2、改革高中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职业计划选修课程
为了给应试教育来个“釜底抽薪”,韩国制定了《全国从业能力资格标准》体系,详细规定了各行各业的准入资格,在此基础上,高中的选修课也将打破文理科和学科的界限,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而非应试科目)自主选修课程。
3、实行没有考试的初中“自由学期制”
“自由学期制”指的是在初一第二学期或初二第一学期,学校不考试、学生打破年级界限自由听课、以讨论和研究课题等方式设计课程。这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当年的竞选承诺之一,在今年向全国的初中进行推广。
自由学期里,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形式进行诸多改革,比如数学、国语、英语等课程以主题讨论、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方法为主;社会、科学、家政等课程则通过现场学习、实验、实习、项目研究等形式进行。下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学校的艺体类课程、参与小组学习,或者干脆到社会认证机构进行实习。 自由学期里没有任何考试,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决定。
这样的措施听起来很不错吧,可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得到一个出口,寻找自己的梦想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政府发布的“减负”政策,韩国的补习班却更加忙碌,“对症下药”地推出了各种补习课程。很多家长觉得这是跟其他学生拉开差距的好机会,所以纷纷来给孩子报补习班。尽管政府想要推行素质教育,但高考的竞争依然激烈,所以家长根本不领情。韩国目前的这种两难局面,恐怕咱们中国人最能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