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遇到过制作成本不高,但是剧本好,导演也好,演员也演得好,就是缺少宣传,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就属于口碑佳,却没有票房,比起那些高成本、高宣传、烂电影相比,但却票房极高,这之间相差太大了吧!真可谓钱可以使鬼推磨,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下面我们来盘点那些成本低,但电影质量好,口碑好,却票房不高的电影,是不是觉得很遗憾呢?
《东邪西毒》 票房:九百多万港币
这部经典的武侠电影,文艺武侠的巅峰之作,当年票房却极其惨淡,如不是片中有着许多的巨星,票房恐怕还会更惨。
小编点评:王家卫的终极版《东邪西毒》,赶在哥哥的忌辰之前上画,昨晚在影院重温过,算作缅怀。不提身边一些心不在焉之人的阵阵笑场吧——在小厅放映的怀旧影片总归只能谙合小众的心声;也不去评判那些新调的色调、新增的剪辑是否合宜吧——毕竟审美如此私人的事,只能由王家卫本人随心而为。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个行为,银幕下的数十人,跟着银幕上的一群人,怀念曾经种......
《万箭穿心》票房:三百多万
《万箭穿心》被很多人评为2012最佳国产电影,不仅在网上一阵好评,还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等奖项,可惜票房上却成了炮灰。
小编点评:作为文学改编作品,我没看过原著小说,不知道原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不过坐在电影院里,《万箭穿心》打动了我,虽然我刁钻刻薄自以为是,但是我喜欢这个电影。 关于武汉的故事环境是让我喜欢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选景,更因为影片中武汉的味道是那么浓烈,倘若说前不久的《浮城谜事》在云端,那么万箭穿心无疑更脚踏实地。喜欢称老子,外表凶蛮,内心脆弱,武汉的家庭妇女似的……
《太阳照常升起》 票房:两千万人民币
姜文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中国导演和演员之一,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有着艺术家的气质和思想家的深度,可惜这部《太阳照常升起》 只取得了两千万的成绩。
小编点评:看了大家这么多的评论,有些意犹未尽。随便说几句,也就是见仁见智吧。 首先我不赞成把片中人物的关系做片面化的理解,去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电影中的角色可试定位如下: 母亲(疯妈,唐嫂,梁母为代表),父亲(疯妈男人,梁老师,唐老师为代表),儿子(小队长,众儿童为代表),女人(疯妈,唐嫂,大夫,及学校中各女性为代表),男人(梁老师,唐老师,小队长为代表) ……
《魁拔》 票房:三百多万
《魁拔》是近年来中国动漫的良心之作,制作组历时几年,并到日本取经而完成的。可叫好不叫座,第一部只有三百多万票房,第二部也被喜羊羊电影给打败。
小编点评:但从一个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反应来说,其实还挺吸引人的。 上一部的时候,我也像很多挑剔的看客那样用看日漫的标准来评价魁拔,但这一部较之从前,在配音和情节节奏上都有很多进步。剧情也到了紧要处,确实是一部可以感人的作品。上一部狠心打了3星之后,这一部可以说完全在我预期以上。 配音演员的良好表现和充满人物特色的细节让人物更加活了,萌点笑点频出,而且......
《海洋天堂》 票房:一千三百万
这是中国电影少见同时缺少的题材,其电影的剧情和说表达的意义十分难得,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文艺电影。不过虽然影片有一千多万票房,可惜的是本片投资有两千万以上,而且这电影如果没有李连杰和文章拉拢人气,恐怕根本无法过一千万。再次证明了中国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奇怪现象。
小编点评:如果单从故事上来看,《海洋天堂》应该是一部典型的通俗剧: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自知时日无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患有孤独症的儿子照料好。而这个患有孤独症因此无法自理生活的儿子,因为已经成年,所以他和父亲都尴尬地陷入了这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空白处。 毫无疑问,仅仅凭借这个故事,相信很多观众的眼眶就已经开始湿润。这个故事集合了太多的催泪通俗剧的因素:死亡、......
《钢的琴》 票房:五百多万
《钢的琴》在网上有着号称“零差评”的好评,可见此片口碑之好。看完这部电影后内心深处总有种淡淡的感动,另外此片同样入围了多项电影节,也同样继承了叫好不叫座的可怕趋势。
小编点评:迄今为止,今年国产影片最佳。平民的悲喜,咱们工人有力量,男人同样有力量。依然是张猛擅长的黑色幽默,还有他的苏联情结。顺带还回忆了一整个工厂时代,里面的情怀是只能亲身体会的。一个给赵本山写小品同时喜欢塔可夫斯基的张猛,献上最混搭的中国式幽默。非常统一的镜语,结尾略过度。
《赛德克巴莱》 票房:一千四百多万
这部由台湾拍摄讲述台湾本土人民抗日的电影,口碑十分的高,十几年没拍摄战争题材的台湾,能拍成这样有血性的电影实在是非常难的,超过了内地很多的抗日神剧。不过此片在内地上映时遭到了打量删减,而且票房也不是很理想。
小编点评:虽然《赛德克·巴莱》在岛内的票房收入没能达到赢利点,但是,魏德圣拍摄了前所未有的台湾大片。要谈论《赛德克·巴莱》,那开篇部分必然会是不同版本的考证。因为观看的版本不同,那也会直接影响对电影本身的评价。就以删减版的《美国往事》和《天堂电影院》为例,其故事甚至发生了实质改变,观众很容易偏离作者意图。 《赛德克·巴莱》的第一个版本是威尼斯电影节放映的国际......
《三峡好人》 票房:可忽略不计的几万
这部电影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和金狮电影节的荣誉,可以说是极好的。不过在国内的上映两天居然才几千,最终被国内院线无情的抛弃。倒是这部电影在美国有几十万美金的票房。
小编点评:《小武》见才情,《三峡》显功力。细节处理、叙述节奏、时代符号,都摆放得刚刚好。唯一不适的,是现实主义描摹之中,突现超现实境头。贾解释说,巫山多云雨,给他这北方佬以奇异感。也许导演以主角——俩山西人的视角进入;而对于观者,所有角色——川人和晋人,却在同一叙述平面上。
《大明劫》 票房:八百多万人民币
说起《大明劫》剧情结构方面不错,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电影。里面对大明的服饰、武器、火器等还原度都很高。尤其是火器方面,将明末的各种火器第一次在影视上展现在观众眼前,可以说是相当还原历史,深受历史迷的好评。再者就是这部戏的战争部分,因为这是一部中成本的投资,所以这部电影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甚至是真正描写战争的片段没有几分钟,但是却将古代战场上的血腥、残忍、慌乱给展现出来了,可以说看了让人心里十分震撼。据说本片正在申请入围美国金球奖,而且跟北美同步上映,不过可惜的是国内票房一塌糊涂。
小编点评:自2002年开始,砸钱堆明星的古装大片长期在内地影院肆虐,在最近一年终于消停。《大明劫》叫人想起去年的《柳如是》,单从题材选择上,它们就跟清宫戏以及多数古装大片区分开来。它们严肃、正经,有真实人物,同时针砭历史。这类投资不大、反馈良好又足够深度的历史制作,它们本应是大流,如今却是屈指可数,足可见当下电影创作的空白,乃至于对历史的漠视和回避。
《打擂台》
《打擂台》是近几年来比较出色的香港电影,而且还包揽了香港金像奖多个奖项,可惜不仅内地没有引进,在香港的本土票房也是一般般。”最后他像一个信义当头的侠士一样悲歌赴死。
小编点评:经常看些邵氏的老片,经常会想,姜大卫、狄龙、陈观泰,这几位中能有一个出场,那这片子对于我来说,就是有票房号召力的,号召我去贡献一下票房。 后来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见龙卸甲》里的狄龙,《锦衣卫》里的陈观泰,在我看来还是索然无味的,倒是《黑社会》里的姜大卫看着更舒服些(遗憾姜爷少时的灵气早已磨灭,成了如今的沉稳老练),所以港片味道不仅靠几个当年大腕的......
一部好电影,一部好作品,并不全是看票房,不过从商家赚钱的角度,票房最重要,但是从影迷和制作组来说,留给观众最好的电影才是最好的,所以口碑佳,但是没有票房,是不是觉得有点尴尬呢?我不这样认为,票房只是短暂,口碑留给观众那是永久的,你们觉得呢?
首页上一页8910共10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