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乔布斯的遗孀,也是乔布斯千亿财富的继承人,身价达到115亿美元,是排名世界第九的女性富豪。
从1991年3月18日她嫁给乔布斯,直到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他们在一起20年,在这些年里,乔布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以及分别36年的亲生母亲,并且将苹果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公司。乔布斯在给她的情书里写道:“我们之间有过开心的日子、悲伤的日子,却从未有过坏日子。”
当太阳不再,萤火虫的光芒就会变得格外明亮,就像乔布斯离世后,揭掉“乔布斯妻子”标签的劳伦娜,依然在低调的改变着世界。
公众对劳伦娜知之甚少,因为她并不喜欢出入上流社交派对。
劳伦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她在1997年创立的College Track组织。该组织帮助那些缺少服务的低收入家庭高中生为大学做准备,为他们提供严格的课堂训练及课外活动等。
同时她还一直在积极推动《梦想法案》,该法案可以让非法移民的子女就读于大学和进入军队服役,作为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一种途径。劳伦不仅积极投身于美国国内事务,还为非洲多项事业给予支持,并多次动身前往非洲。
2017年乔布斯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通过她在2004创办的非盈利机构Emerson Collective收购了《大西洋月刊》的多数股权。
Emerson Collective重点关注教育、自然环境、移民政策改革和社会公平正义等领域,并着手结局其中难题。就这样,劳伦娜成为了这本创刊整整160年的美国老牌杂志的第六任主人。
据说,劳伦娜是从一份包含600人的候选人名单中脱颖而出。
她曾在公开场合称赞,这一本由一批废奴主义者发起的《大西洋月刊》是美国最重要、历史也最悠久的新闻机构之一。
作为“硅谷第一富婆”,劳伦娜实在令人羡慕。而当我们以为她会守着这个第一富婆的宝座,潇洒一生时,她又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裸捐所有财产,不打算留给自己的后代。她说:
"I'm not interested in legacy wealth buildings, and my children know that, Steve wasn't interested in that. If I live long enough, it ends with me. A massive accumulation of wealth is dangerous for a society"
“我没兴趣积累财富,史蒂夫也没兴趣。个人累积大量财富并不对,那相当于数百万人的财富,这样累积财富对社会很危险。”
"I'm not interested in legacy wealth buildings, and my children know that, Steve wasn't interested in that. If I live long enough, it ends with me. A massive accumulation of wealth is dangerous for a society"
“我没兴趣积累财富,史蒂夫也没兴趣。个人累积大量财富并不对,那相当于数百万人的财富,这样累积财富对社会很危险。”
伟人背后的女人通常都不平凡。在职业上,劳伦娜一直都不输乔布斯,可谓是典型的美国女强人。她有着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学士和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理学士双学位,并且是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
她创办自己的健康有机食品公司,也是一家教育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并且还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指派为白宫顾问。
在嫁给乔布斯之前,她有着清晰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
02
1963年,劳伦出生在新泽西。她父亲是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是在圣安娜一次坠机事件中牺牲的英雄。她母亲再次结婚,但是继父却是一个酒鬼并且有虐待倾向。10年的时间里,劳伦只能默默忍受这种压抑的家庭生活。
但是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本去做选择......
毕业后,顺利进入华尔街,在高盛做了3年固定收益交易策略师。
在高盛的3年里,劳伦斯曾回忆:“我觉得自己已经被金融圈的铜臭味包围”。尽管她需要钱,但她却不想只为了钱奔波。她知道,这样一份日夜不停加班却只是为了获取利益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
3年后她辞去工作,去意大利呆了8个月,边度假边读书。回到纽约后,她考进了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MBA学位。再次膜拜学霸···
从偶遇到成为灵魂伴侣,智慧才能搞定这个浪子。
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她遇到了当时还是创业明星的乔布斯。
那是1990年,乔布斯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的一次讲座。他的时间安排很紧凑,原计划讲座结束后去参加一场会议,然而没想到,他在此时注意到前排倾听的劳伦娜。
会议结束后,乔布斯仍对刚刚的偶遇念念不忘,他回忆:
我在停车场,车钥匙已经插上。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我跑过停车场,问她是否愿意与我共进晚餐。她说好。我们自此一生携手。
事实上,在遇到劳伦斯之前,乔布斯是一个典型的“浪子”、“渣男”,他曾拒绝接受自己的亲生女儿,拒绝任何女人主宰他的情感,因为刚愎自用,他也曾失去了自己呕心沥血经营起来的苹果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女人走进又走出他的生活。直到年轻美丽的劳伦斯出现,两人的恋爱才使乔布斯走出了荒唐的情感经历。
乔布斯是个很难搞的人,但大佬劳伦斯就是有办法令他平和温柔。
说服乔布斯承认了和前女友的孩子,并给孩子支付了大学的费用, 甚至让他原谅了自己的生母。
他们有共同的语言,能从政治哲学聊到股票基金,能从创业聊到宗教信仰……
他变成了一个留恋家庭的回头浪子,有时间就陪着妻子和孩子。
不仅如此,她还帮助他夺回苹果,甚至带领苹果一骑绝尘,成为世界瞩目、留名青史的伟大企业。
劳伦娜的高智商和卓越的眼界,连乔布斯这样孤傲的天才都佩服。
03
2004年乔布斯被确诊患上胰腺癌。医生宣布他只有不到6个月的生命。在乔布斯罹患癌症期间,劳伦斯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
半年后,乔布斯奇迹般的痊愈了,他把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归功于劳伦斯。对于这一切,乔布斯曾感言:“ 这些都要感谢我的婚姻、感谢我的妻子。”
但最终,2011年,乔布斯还是在众人的惋惜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此前一直默默站在乔布斯身后的劳伦娜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她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样,改变世界。
她不仅做投资,更是实实在在的做慈善,关注穷人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她为那些优秀的孩子提供助学金,有的从大学开始,有的从高中开始。
对于她在做的这些事,她在公开演讲里直截了当地说:
"I don't want to just write a check, I want to use my hands to help them create a basic system to support them to go to college."
“我不想只是开一张支票,我想要用我的双手帮助他们创建一个基本的体系,支持他们进入大学。”
"I don't want to just write a check, I want to use my hands to help them create a basic system to support them to go to college."
“我不想只是开一张支票,我想要用我的双手帮助他们创建一个基本的体系,支持他们进入大学。”
而她的梦想就是,让“每个从中学毕业的孩子都可以继续他们的大学学业”。
在关注教育的同时,她还一直在积极推动《梦想法案》,Laurene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是非法移民,而该法案可以让非法移民的子女就读于大学和进入军队服役,作为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一种途径。
这位低调又善良的美人儿,不但没有因为丈夫的成功放弃自己的事业,还在改变世界的路上越走越远。
爱情最好的样子不就是各自成就,然后成为最般配的彼此吗。
乔布斯曾在斯坦福说过几句话:
“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
每天早晨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我今天想做的事情吗?”当答案连续很多天都是“不”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
每天早晨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我今天想做的事情吗?”当答案连续很多天都是“不”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现在57岁的Laurene看起来依然美丽又动人,内心的力量总是能超越岁月的摧残!
她不曾因为丈夫的盛名放弃自己的事业,也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一蹶不振,她仍然“飞翔在爱的天空里”,由自己的价值观及意愿引领,在改变世界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