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进入终极“黑箱”阶段
党派间将以何种方式组阁仍存悬念
战后首个三党联合政府呼之欲出
民意“稳中求变”
折射怎样的社会政治风向?
作为欧洲政治的稳定锚
德国政坛之变
会否导致欧盟出现权力真空?
“后默克尔时代”中德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今日看世界》
两个总理人选,两个"造王者"
德国大选进入终极“黑箱”阶段
9月29日,即将退休的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打破沉默,表示已经祝贺了社民党候选人肖尔茨的胜选,这让肖尔茨离成为下一任总理又近了一步。
据外媒报道,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也选择祝贺肖尔茨,但拉舍特至今未选择承认败选,他为何如此有信心呢?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结果已经初步出炉,肖尔茨带领社民党赢得25.7%的投票率,联盟党为24.1%,虽然两者之间差别仅在1.6个百分点,但却是联盟党史上最差选举结果,目前联盟党内正酝酿风暴,要求彻查这次糟糕的选举结果。
2021年的德国大选,从历史与政治上看都注定很不寻常。首先,德国今年有47个党派6000名选手投入竞选。党派之多,前所未有。
其次,这次选举是德国自二战以来最不好预测的一届。选前一周,仍有80%的德国人表示,他们无法判断谁将胜选;40%的人不确定该把票投给哪个政党。选民群体撕裂、核心选民流失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德国政治或将面临转折。
第三,联邦层面出现三党联合执政的情况,这在德国联邦议会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无论最终如何组阁,新政府都将是个“脆弱的实体”,“如何确保联合政府不会因为内讧而分崩离析成为挑战”,也将制约选举承诺转变为切实政策。
在德国,整整一代人只知道一位女性领导人,她叫默克尔。回顾这16年,默克尔作为独一无二的“政治现象”塑造了德国,在东西方之间实践着重商、务实、平衡的外交,在不同制度之间寻求并拓展德国的发展空间和自主空间。竞选者模仿她的做派,西方人怀念她的稳定。这一次大选本该正式宣告“默克尔时代”的结束,但人们发现,贯穿选举始终,却处处都是“默克尔的影子”。
眼下德国进入大选后最具不确定性的阶段——政党组阁,也被称为“黑箱”。根据德国法律,谁能组建政府,谁就出任总理。肖尔茨表示有意与绿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不过主打环保政策的绿党和亲商的自由民主党能否找到共通点共同执政却是另一个疑问。
事实上,德国政治格局碎片化早已有迹可循,在2017年上届选举中就已出现的“多党并存、大党不强、小党不弱”的现象,不过是在本次选举中得到集中体现,并被进一步强化了。
此次大选中无论是选前的各党主张重点,还是选后的各党政治格局,都表明德国社会“求变”的心态和“求稳”的需求,至少同样强烈。但新政府复杂的三党博弈格局,将很难避免出现“小党主导变革,大党负责维稳”的分工局面,这又会进一步放大政府内博弈和竞争的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
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孟虹:
2015年的难民危机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次新冠疫情给德国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德国统一30年之后,两次大的冲击造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矛盾的出现。政党它实际上代表民意的诉求利益,各个政党它有自己的不同的关怀的侧重点。
孟虹:如果这次肖尔茨领导的社民党能够打破德国政坛传统二元的“一大一小”,与自民党和年轻的绿党精英组成“一大两小”的联合政府,我认为这会给德国带来新的朝气与活力。从目前来看,这样的组合方式是会形成一个既稳健,又有创意,同时还关心经济与环保的团队。或许这样的新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把如今德国这艘沉重的大船,往前拉一大段。
靠模仿对手而超越对手
“机器人”肖尔茨上演政治大反转
今年63岁的肖尔茨身材不高,体型健壮,外表看起来更像一个金融会计,而不是政客。无论是在解释自己的竞选政纲,还是在面对与自己领导的德国财政部有关的金融丑闻调查之际,肖尔茨都以同样柔和平静的汉堡腔回应,听起来甚至像个机器人,说完之后脸上还会浮现一个宽厚又不失狡黠的笑容。
肖尔茨最大的特点就是像极了默克尔,简直是一比一复刻。拍照时,他摆出了默克尔经典的菱形手势。公开露面时,他低调沉稳,衣着朴素。接受采访时,他像默克尔一样安静倾听,只回答自己想回答的部分。面对竞争对手攻击时,不愠不恼,用事实证明自己。
肖尔茨是默克尔的副手,曾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与默克尔一起共事了4年。作为“离默克尔最近的男人”,肖尔茨坐享了不少默克尔的执政红利。但讽刺的是,肖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是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的最大对手。
大选投票前的一个月,肖尔茨带领社民党成功逆袭,民调支持率一路飙升,反超联盟党成为第一大党。这更是自2006年以来,社民党首次在民调中荣登榜首,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15年。
“人在左营做着右事”,肖尔茨在党内一直有着不少争议。不过,此次社民党主席之所以能够搁置路线争议,坚定支持肖尔茨作为候选人参选,主要得益于他的实用主义策略。作为“施罗德改革”的坚定支持者,肖尔茨用“中间派领袖结合左翼政策”同时兼顾了党内两大阵营的政治需求,使得社民党内部凝聚力空前。
虽然媒体揶揄肖尔茨是“山寨版默克尔”,“盗版逆袭正版”,但对肖尔茨来说,摆在他面前的挑战,远不是模仿前任的执政风格那么简单。目前,德国经济被认为在教育和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技术方面投资不足。
德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远远落后于英、法、意等主要欧洲国家,应对秋冬季节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压力较大。无论是近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阿富汗问题、德国移民问题,还是美英澳三国签订核潜艇协议引发的欧洲防务一体化问题,在大选辩论中都被轻描淡写。但很显然,这些都是肖尔茨不得不向世界交出的答卷。
德国政局之变
会否导致欧盟出现权力真空?
德国历来是欧洲政治稳定锚,二战之后长期保持了超强稳定性。与意大利70余年间更换过68届政府和30位总理形成强烈反差,德国只出过8位总理,其中科尔和默克尔的执政时间更是长达16年。德国政党体制长期呈现“两大一小”的格局,而今这一盛况不复存在。
英国脱欧后,德法成了欧盟的核心稳定器。尽管布鲁塞尔认为,无论是社民党还是联盟党执政,德国新政府都不会改变基本的亲欧路线,但也有人担心,接下来的几个月,新政府组阁谈判进程或非常缓慢,会导致布鲁塞尔出现权力真空。
在经历了16年“默克尔主义”后,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发展强劲,在应对超级大国、科技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德国的作用都举足轻重。如今在欧洲大陆,一种对全新德国的期待正在蔓延:德国新总理能否接替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施加影响?又能否引导欧洲继续在大国博弈之间维持微妙平衡?欧盟显然已经为继任者准备了一份长长的“任务清单”。
中国人民大学
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孟虹:
默克尔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确定了欧盟未来七年发展的财政预算,包括工作重点,所以大的发展方向暂时不会出现变动。
孟虹:而且欧盟作为一个成熟机制,它也在越来越稳定地运行。它有自己的主席,而且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议会的权力在慢慢增加,这也就说明其实欧盟它本就不依附于任何国家的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不会因为欧盟内部国家元首的更替,造成它的真空或者弱化。
孟虹:未来肖尔茨出任德国总理的话,在欧盟和国际层面的人事关系问题上,确实需要花一定时间去进行重新建构。但基于他丰富的政治阅历,之前担任过德国副总理和财政部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过欧盟内部的一些重大决策,所以肖尔茨上台后所要面对的“断裂”比他的竞争者们都要小。
孟虹:另外我们也注意到,2008年欧债危机,默克尔采取的紧缩政策,2015年难民危机,默克尔采取的开放政策,实际上对欧盟内部的凝聚力造成了很大冲击。所以对于欧盟来说,它接下来也是需要去做一个调整。有新人进入就代表会有不同的理念进入,或许这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全然是负面的,我们还是需要客观地去看待它。
“后默克尔时代”中德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在此次德国大选中,中国也成了一个议题,这在之前选举中前所未有。各党在竞选纲领中几乎都涉及了中国政策,切入的角度包括地缘政治挑战、市场准入条件和人权状况等,每个政党关注的角度都有所不同。
联盟党的拉舍特曾多次表示,中国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绿党则主张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政策,捍卫欧盟的安全利益,并更加坚定地为人权发声。相比之下,社民党传统上对华友好,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利益,并希望在经济、环境、社会等议题上与中国合作进行全球治理。肖尔茨也属于比较务实的类型,他在担任汉堡市长时和中国有很多合作。
但社民党近年对华批评声音也有所增加。加之,对华态度强硬的绿党和自民党极有可能入阁,绿党更加关注人权、法治、知识产权、气候治理等方面,政策比较激进。自民党则可能会借人权问题甚至台湾问题制造麻烦,中德之间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交通灯联盟的对华政策最终还有赖于社民党的牵制和总理府的总体驾驭能力。
9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默克尔总理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推动中德务实合作和各领域友好交往走深走实,中方希望并且期待,德国新政府能够延续务实平衡的对华政策,巩固中德关系合作的主基调。
德国政治的新形态,将问题摆在了未来的德国新一届政府面前,尽管有更多不确定性出现,但德国共识政治的传统仍在,并会在必要时展现出它的强大。就目前而言,德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状况良好,在面对疫后经济复苏和新技术革命挑战时仍旧拥有巨大潜力。
如果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明辨利弊并保持定力,不被“地缘政治竞争”带偏,不被“意识形态对抗”蒙眼,德国仍有机会迎来一个没有默克尔的、长期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默克尔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今晚21:57
凤凰卫视中文台《今日看世界》
编辑:今日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