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食材榜 ,作者九妹
食材榜
社区餐饮食材连锁
严选餐饮品牌,关注什么值得加盟~
在火热的预制菜领域,舌尖英雄能复制瑞幸的奇迹么?
九妹|文
食材榜(ID:shicaibang001)|源
关于大火的预制菜赛道,《什么值得加盟》先后带来过“预制菜成疫情模式下的最大变量,谁在持续消费?”“舌尖英雄和锅圈终有一战?”““中国首富”也加码预制菜,我们用两场直播来聊透这个风口”等系列报道。
但凡是风口,就注定存在热捧和质疑的两极。两个月过去了,除了越来越多玩家布局预制菜,那些头部品牌怎么样了?预制菜真的重塑餐饮业格局了么?
今天继续带来一篇分享文章——
“店里也就周末忙些,其他时间挺清闲的,没订单”。
柜台另一边,正在打包饭点过后第一份订单的舌尖店员,闲聊道。“咱们最近上新的小龙虾卖得不错,要带一份吗”?打包之余店员依然不忘新品推荐。
手上订单打包完毕,舌尖的店员也没闲着。手里抱着门店的宣传单页,瞄准经过的中青年女性,递出崭新的宣传单,“预制食材,首单五折,要进店了解一下吗?”。
将近五点,路上行人行色匆匆,或是摆手婉拒,或者简单了解过后,找到“舌尖英雄”小程序,表示“回去再看看”。
像是完成了揽客的常规流程,回到门店,两三个舌尖店员继续守着两个大冷柜,无所事事的一举一动,门店再次被冷清笼罩。
瑞幸咖啡战绩在前,神州团队亲自操刀,不到一年全国签约6000+门店,来势汹汹的舌尖英雄,为何一副门庭冷清的惨淡模样?
关店正加剧?
门庭冷清,订单无几的舌尖英雄,多地出现了关店现象。
广州,每天寥寥无几的订单,让原本接入舌尖预制菜团购新业务的门店,计划在本月底撤出;郑州,开在商圈的一家舌尖英雄,也在不久前撤店,从开业到撤离,不到100天;湖南,湘潭、株洲舌尖门店,都传出关店消息;在如今湘菜预制菜大军各显身手的长沙,舌尖英雄也出现了关店。
多地关店,从店长到运营,也大多信心受挫;甚至不少运营、采销人员,因“不堪重负”选择离开。神州团队亲自操刀,踩上预制菜新风口的舌尖英雄,何以至此?
首先是门店。
10.9元一份的糖醋里脊、19.9元一份酸菜鱼,特价爆款的几个菜品,稳稳占据门店销量前几;
线下承担自提功能,重注线上的舌尖英雄,电梯广告、抖音投流换来的线上订单,屈指可数——到店下单自提,依然占据订单大头。
另一边,特价爆款菜品占据销量前几,意味着舌尖英雄门店一天的营业额,天花板明显;高客单商品比如羊排等,动销太难。
50平左右的门店,两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大冷柜,再加上两到三个店员,指望着一天销量可能只有十几份的糖醋里脊、酸菜鱼来支撑,从店长到运营的“不堪重负”,可见一斑。
在拉新上,无论是砸钱投电梯广告、抖音曝光,还是最近尝试的团购业务,重注线上的舌尖英雄,在拉新这块,始终有执念——
给门店设置拉新指标,然而在激励上,舌尖英雄能给的拉新奖励却在“缩水”;另一边,团购业务计划给团长的佣金,却拿出了哪怕亏本也要干出成绩的气势。
这边店长、运营信心受挫、动力不足,另一边还在砸钱、尝试团购的舌尖英雄,是找到出路还是穷途末路?
症结在哪里?
神州瑞幸光环加身,推广宣传铺天盖地,结果每天难达2000元的营业额,却成了压倒门店的最后稻草。
门店端,特价爆款贡献销量,却难带动营业额,50元以上的菜品,动销一言难尽;管理层,从运营采销到区域经理,压力太大不堪重负,纷纷离职。
舌尖英雄陷入困境,是重注线上,将门店变成单纯自提点这一模式问题,抑或是预制菜故事,并没有这么性感?
从现阶段门店经营来看,预制菜还是线下生意:单价稍高的商品,太依赖店长店员来推荐;大部分门店定位社区,到店用户也会沉淀部分熟客,对熟客推荐新品也好,熟人推荐给门店拉新也罢,始终需要做好线下维护。
在到店客流上,电梯广告、抖音投放铺天盖地的舌尖英雄,也陷入了一旦减少宣传推广,到店客流明显下降的窘境——获客成本远远看不到尽头。此时线下的拉新拓客,更是维持生意的重要支撑。
广告补贴打的响亮,屈指可数的到店消费,却大多围绕着特价爆款,曾经一手打造出瑞幸咖啡的这套玩法,为何在预制菜上,却难复制?
无论是给Z世代、零零后提供做饭方案的说法,还是前置仓叮咚买菜等玩家,用预制菜讲上市故事,都在传递一个信息——预
制菜的目标用户,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一代。然而,现实中消费预制菜的用户,更多还是家里掌勺的妈妈阿姨。
而看着宣传单页上“食材”、“五折”等关键词的年轻消费者,更多把舌尖英雄当成一个线下堂食的选择。
要在预制菜上大展身手的舌尖英雄,重注线上的选择也并没有错——到店用户来来去去,也难带来社区之外的新用户;线上始终是增量的重要来源。
然而,推广宣传的广撒网谁来买单,最后还要回到预制菜用户是谁这一问题上。
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依然更习惯选择现成的外卖或者堂食;会选择预制食材的中老年消费者,线下或许依然是主要消费方式。
回到预制菜本身,门店租金、人工成本,加上两个24小时运转的大冷柜,预制菜社区店对“高客单、高复购”的迫切,不言而喻。跳出生鲜的那一套标准,重新考量预制菜,或许是打磨预制菜门店模型的重要前提。
最后,对于现阶段的舌尖英雄而言,慢即是快。
除了全国扩张,下达拉新指标的选择之外,加强线下门店运营,专注打透一个区域,或许会比盲目砸钱走的更加踏实。
未来还有想象空间吗?
舌尖英雄的困境,或许也是其他预制菜玩家正在经历的。
去年的各家追捧、资本狂热之后,如今的预制菜赛道,更加冷静。财大气粗的砸钱补贴也好,最终还是要回到预制菜及其用户本身。
烧钱换一条康庄大道的互联网玩法之外,如今山东、河南、广东等地,以及湖南的湘菜预制菜大军,也已加入其中。
预制菜万亿市场,群雄逐鹿;资本冷静,正是百花齐放的好时机。故事依然精彩,拭目以待。
(头图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统筹:盟主
编辑:粥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