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官网于3月15日公布了《2023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59.3万对。与之前的数据相比,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出现了增长,这标志着结婚人数止跌回升。据统计,2022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的数量为683.5万对,相比之下,2023年增加了84.5万对,增幅达到12.36%。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我国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已经连续9年呈下降趋势。而2023年的结婚人数则首次出现回升,并且超过了2021年的结婚人数。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指出,2023年结婚人数的增加可能受到了2022年第四季度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人选择推迟结婚至2023年。此外,疫情期间线下交流受到限制,也影响了恋爱和交友,这种推迟效应是阶段性的现象。
2023年结婚人数的增加,加上2024年是生肖龙年,预计将会带动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多地医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或春节以来,新生儿数量明显增加。例如,浙江省象山县在整个正月期间共有165个“龙宝宝”诞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人。而青岛妇儿医院则公布了从2月10日至2月24日的数据,共有486名“龙宝宝”降生,其中2月15日更是有50名“龙宝宝”出生。董玉整表示,2023年结婚人数的增加以及生肖龙年的影响都是暂时的,要想真正提高青年的婚育意愿,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负担。
从近4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来看,我国出生人口在1987年达到了最高峰后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16至59岁人口为86481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1075万人。这也意味着今后结婚人数将受到影响。根据近年的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明显推迟。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增加了3.78岁,晚婚已成为主流趋势。董玉整表示,人们对于婚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未来结婚人数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