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推荐表:
作品二维码地址:
刊播截图:
文稿:
《地震波上,16位幸存者如何度过夜晚?》
导语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的波及范围与震级、震源深度等多重因素相关。此次地震属于强震和浅源地震,破坏性极大;加之震区海拔高、土层厚,放大了地震动的能量。因此地震发生时,几百公里外也有强烈的震感。
我们从震中积石山县柳沟乡出发,以距离为轴,还原了15位地震亲历者的故事。
目录
1.现场直击
2.专家解答
现场直击
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震中约5公里)
柳钰:零点多,我是被家里东西砸下来的声音吓醒。太突然了,手机没有收到预警。邻居都在喊“快跑!”我父亲脚骨折了还要拄着拐杖,他一直让我和妈妈先逃。最后我和家人拿了几条被子蜷缩在广场,一些人架了火取暖。
积石山县大禹广场(震中约10公里)
马特:从附近逃出来的人很多,大多睡在车上过夜,在街上烤火取暖。广场上当时只有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还没有电、没有水。19日中午时开始陆续发放一些捐赠的物资和食物,主要是主食,但是数量非常有限,根本不够。
积石山县居集镇(震中约13公里)
陈婷:当时人都被摇蒙了。我和家人不敢向外冲,只能暂时躲在靠床的角落里。七八分钟后震感平息,我立刻抱上妹妹,跑到一块空地上,到达时是一点零八分,很多居民都聚集在那里。我们家十一口人,在车上度过后半夜。
积石山县大河家黄河医院(震中约15-20公里)
马伟河:地震开始时,医院收到通知转移病人。除了一位骨折病人,所有病人都被送回家,整个乡镇没有可以将病人集中起来的地方。在余震中医院倒塌,所幸没有人员受伤。伤者被送到当地的其他医院,严重的转运往县医院。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震中约15-20公里)
索春花:我们一家突然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摇醒,我顾不得穿衣服,只能下意识往楼下跑。不断有碎瓦片和砖石往下掉,我只穿了一件棉衣和线裤,和一家老小七个人跑到大街上时,发现马路对面的楼房已经完全塌了。
积石山县大河家陈家村卫生室(震中约15-20公里)
朱青玲:邻居被埋在废墟里,我和周围人展开营救。我们用手刨碎石,挖了一个半小时多。邻居的大腿骨折,只能等到天亮后,请志愿者开车把他送到了45分钟车程外的县医院。当晚救护车超负荷运转,不少重伤员自己找车去医院就诊。
积石山县龙光村(震中约28公里)
小龙:18号那天23点59分,院子里的监控视频拍下了地震发生的过程,地面连带墙面一道剧烈震动。19日日一早,家中房屋外墙、内墙出现多处裂痕,水泥地面也有一条两米的裂痕。
甘肃省临夏州市区(震中约50公里)
赵鹿:刚好零点时,震感很强。一分钟后震感缓和,我和爸爸从六楼跑到小区的广场。广场里很多人裹着厚被子,不时传来争吵声。住在亲戚家的妈妈打电话问“怎么样了?”爸爸给高中的姐姐打电话,她说“都跑到了操场。”
甘肃省临夏州南龙镇(震中约50公里)
李雪:零点刚过十几分钟我还没睡着,隔着耳塞听到隆隆声。我没来得及穿鞋、拿手机,逃到100米以外的广场,当时气温约零下10摄氏度,有许多父母用毛毯裹着年幼的孩子。后面还有4、5次震感,只有第一次摇得厉害。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震中约45公里)
刘芳:我住在27层的高层,楼摇的跟荡秋千没区别,最厉害的那几秒我已经绝望了。比起县城的高层楼房,农村自建房更加危急。我们县跟积石山离得近的地方,农村自建房已有裂缝,大家怕水库被冲开,就像逃难一样。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东乡中学(震中约50公里)
郭道成:地震时地板都是软的,我的杯子摔碎了,笔记本屏幕晃得不行。我把学生都喊到操场上,清点人数后第一时间向家长报平安。我鼓励大家一起唱歌安抚情绪。今早七点左右我让学生回宿舍休息,下午高三恢复教学秩序。
甘肃省兰州市市区(震中约100公里)
李先生:零点时还在一楼床上睡觉,房子像有波动般摇晃了约20秒。我和家人一起开车到空旷处,好像后面有几次轻微余震,村里的群有村长发预警提示,手机也有地震警报。我们等待到约3点没动静,大伙就都回家睡觉了。
唐朝:刚过零点,在三楼能感受到强烈的摇晃,高处的灯管掉落,满楼的人都往下跑。这是我在兰州,近几年震感最强的一次,明显的震感有两次。
青海省西宁市(震中约140公里)
马延:在青海大学,宿舍墙皮掉了,校园围墙和一些运动器械都坍塌了。学校大门封上,保安不让出去,大部分人是裹被子下来的。有同学收到手机上的气象局信息,说还有余震。但外面实在太冷,大家待了半个小时就回去了。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震中约220公里)
康丽:零点30分,我感受到了震感,只有一次。刚开始以为是刮大风,结果一抬头灯在晃,差不多有十几秒钟。我经历过512汶川地震,当时初步感觉这次地震应该很严重。
甘肃省庆阳市(震中约450公里)
王昭义:我正在客厅看电视,听到窗户有响动,以为是大风吹的。在兰州生活的儿子紧急打來电话说“地震了!”,我抬头看,发现餐厅的吊灯还在晃动。
专家解答
此次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邢爱国: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地震。所谓“逆冲型破裂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内的俯冲带、造山带和板块边界附近。我们熟知的汶川地震与台湾集集地震便是典型的逆冲型破裂地震。
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有西秦岭北缘、临潭—宕昌、拉脊山等多条深大断裂。其中,拉脊山北缘断裂与震源最近距离约3公里,此次地震中该断裂的活动性质体现为向西南挤压逆冲为主。
为何震感强,波及范围广?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第宝锋: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公里(汶川10公里唐山8公里),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浅源地震中,地震波离地面较近,相比深源地震更易造成破坏与伤亡。震区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土层较厚、海拔较高,所以地震动能量放大效应明显。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宁超列:远处多地有震感是由于面波导致的。地震的传播范围与地震波的特性相关。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类型。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在一定距离内,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体波,因此在一定距离内会先感到纵向摇晃再感到横向摇晃。面波比体波随距离的衰减更慢,在超出一定距离之后,人们就只能感受到面波了。
地震是否可以预报,目前的预警机制是什么?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宁超列: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建立在地震预测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部门以面向公众的通告方式进行发布,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完整的地震预报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目前是全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
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地震传感器先捕捉到纵波,然后根据纵波评估该次地震的等级和影响范围,随即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区域发出预警。
地震预警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地震导致的伤亡,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一个预警盲区。这是因为:地震发生后,信息处理中心至少需要3-5秒来处理距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传来的信息,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而这段时间,横波已经传至附近20-30公里的范围。因此,地震预警只对距离破裂断层50公里至两三百公里的范围有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