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网络水军在小红书、大众点评、闲鱼等月活过亿的知名互联网平台上的活动。这些平台成为虚假营销的重灾区,许多爆款产品背后隐藏着一套完整的虚假营销体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
央视财经通过暗访揭露了水军工作室的运作方式。这些工作室利用自动化工具在各大平台发布模板化评论,如“超好用”“已回购”。更复杂的策略包括定制“高级黑”剧本,先安排负面评论再由“路人”账号反驳,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这种组合营销手法提高了产品曝光度,但扭曲了真实口碑,让消费者难以获取客观信息。
某些美妆品牌在新品上市前会提前三个月在水军公司“养号”,从普通用户到中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层层渗透,确保产品发售时评论区被精心安排的“自来水”账号占据。小红书、大众点评和闲鱼等社交电商平台因具有精准用户定位和强大的消费引导能力,成为水军活跃区域。年轻用户容易受从众心理影响,看到大量好评会产生购买冲动。平台算法机制也助长了水军行为,高互动内容获得更多推荐。
数据显示,小红书去年月活超过3.2亿,日活用户达到1亿;闲鱼今年3月MAU突破2亿大关,同比增长近20%。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后,其月活早在十年前就已过亿。这些平台的巨大用户基数为水军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普通用户也成为这场虚假营销游戏中的“免费劳动力”。许多消费者不经意间点赞、收藏看似真实的测评内容,为虚假广告提供免费流量。还有用户在出售闲置物品时收到大量咨询信息,但对方要么压价要么消失,这些活跃用户中不少是水军公司操控的“人机混合体”。
面对日益精细化的水军操作,消费者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看好评”购物策略已经失效,带有真实情绪的差评反而更有参考价值。专家建议消费者保持理性判断,不要被“全网零差评”等宣传语轻易说服,最好通过多渠道获取产品信息,亲自体验产品或关注具体详细的使用反馈。
当前网络水军现象不仅是一个消费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信任问题。随着社交媒体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不断增强,构建健康透明的网络评价环境已成为监管部门、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