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召回事件迅速发酵,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先后宣布召回超百万个充电宝。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多家知名品牌3C认证被暂停。这一系列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位深圳储能企业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表示,充电宝行业问题频发的核心在于成本内卷导致的安全问题。电芯成本占据总成本约85%,其质量直接决定产品安全与性能。目前,众多品牌厂商依赖电芯供应商,通过签订规格书和送检样品来保障产品质量,但这种模式容易出现纰漏。行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让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不惜使用拆解回收电芯或质量较差的电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循环运用的电池成本已经没有底线,成本的恶性压缩致使大量不合格充电宝流入市场。
虽然多数问题产品在日常使用中未被曝光,但此次因充电宝上飞机引发的安全事件将行业乱象彻底暴露。国外储能领域也频繁出现起火事故,凸显了行业安全问题的普遍性。从技术层面看,通过3C认证的充电宝本应符合安全标准,但市场上仍有大量以次充好的产品。部分厂商即便获得认证,在实际生产中还是会使用廉价材料,致使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售价几元至十几元的充电宝随处可见。一款标有“可上飞机”“闪电发货”的充电宝售价18.73元,已拼1.3万件。另一款仅售8.8元的充电宝也标明“可上飞机”。这些低价产品往往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如今行业监管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体量庞大,监管部门难以对每一件产品进行检查,法律虽有规定,但实际执行难度极大。
为此,该董事长呼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依赖企业家自律、行业自律以及消费者品质意识的提升。他提醒消费者切勿贪图一时便宜,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产品,认准相关标准,促使劣质厂商退出市场;同时,行业头部企业也应主动打假,维护市场秩序。他强调:“行业可以卷成本,但绝不能牺牲质量。”
某电信运营商高级工程师晏志强从技术维度揭示了充电宝安全隐患的复杂性。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选用低价、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这些劣质组件在过充、短路或高温时极易引发爆炸。自2024年8月起,国家规定市售充电宝必须通过3C认证,未获认证产品安全隐患更大。一些充电宝外壳材料易燃或强度不足,受挤压易破裂,造成内部短路或电解质泄漏。使用环境对充电宝安全影响显著,充电时若将其置于散热不良处或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可能触发“热失控”。汗液、盐水等液体侵蚀电芯也可能致使充电宝短路、腐蚀,释放有毒气体。错误的使用方式同样为充电宝安全埋下隐患,如长期插电不拔、整夜或连续多日充电等。
奥维云网(AVC)厨卫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徐荣超分析认为,问题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部分商家违规生产,虚标参数以次充好;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行业标准亟待更新;个人使用存储不当,部分产品使用警示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徐荣超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国家需提升行业标准,加强对违规产品的查处,营造安全的生产销售环境;另一方面,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带有3C标识的产品,仔细阅读说明书,规范使用充电宝,以此降低安全风险。
一位证券分析师指出,此次事件发生后,未来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具备技术壁垒与品牌优势的企业有望在洗牌中实现价值重构。这场召回风暴既是行业野蛮生长的必然代价,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契机。当安全红线倒逼企业回归技术创新本质,当监管重拳重塑市场秩序,充电宝行业或将迎来从价格混战到价值竞争的历史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