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系乌克兰所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度批准后又叫停,但乌军时任总司令扎卢日内执意推进,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知情。这篇报道的消息源包括声称亲身参与爆破计划的人,以及乌克兰、美国、德国等国家官员和知情人士。2022年9月,由6名军方和民间资深潜水员组成的团队驾驶一艘在德国租用的游艇前往事发地执行爆破计划。他们趁着夜色下水,把烈性炸药奥克托今(HMX)和定时装置安放在“北溪”管道上。
“北溪”原本是俄罗斯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在丹麦、瑞典海域附近发生剧烈水下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疑遭人为破坏。“北溪”管道爆炸导致欧盟市场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美国能源企业却借机向欧洲大量出售高价油气,赚得盆满钵满。去年,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被炸由美国情报部门策划,由美国海军潜水员安放爆炸物,后经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后引爆炸药。
在西摩·赫什文章发表几小时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断然否认相关指控,称赫什的所谓“调查”完全是“虚构”的。美国政府对赫什爆料的回应苍白无力,显然没有给世界一个真相。炸毁“北溪”管道,谁是最终受益者?显然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对美国来说,“北溪”管道被炸,既切断欧洲过于依赖俄方能源供应合作,动员欧洲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又让美国天然气大企业轻松占领欧洲市场,从欧洲大发横财。谁是“北溪”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美国政府官员的多次表态十分耐人寻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最终,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表示,欧洲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进而阻止普京将能源武器化作为一种手段,推进他的帝国计划。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则直言,得知“北溪-2”现在成为海底的一块废铁后,“我相信(美国)政府很高兴。”在“北溪”爆炸事件前后,美国官员在多个场合都对“北溪”管道发出过威胁。甚至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总统拜登和副国务卿纽兰就曾对“北溪”管道发出威胁。
据悉,爆炸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进展缓慢。如今,三个国家竟然有两个不查了,“吐出”的调查结论“干货”寥寥。丹麦宣布结束调查。按照警方说法,调查工作“既复杂又全面”,爆炸系“蓄意破坏”,但“证据不足以在丹麦提起刑事诉讼”,无法进一步置评。瑞典检方也以“瑞典无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调查,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瑞典公民是否以某种方式参与爆炸事件。俄罗斯方面说,瑞典方面结束调查是害怕揭开事实真相,而丹麦是担心会查到“最密切的盟友”身上。
此前,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报道称,他们在遭到破坏的“北溪”管道附近发现了一只潜水靴,而且,这一潜水靴与美军使用的高度相似,但却被调查人员忽略。这段视频由“灰色地带”网站公布,视频显示,有一个黑色与橙色相间、类似潜水靴的物体位于受损的“北溪”管道附近的海床上。“灰色地带”网站称,其对靴子型号进行了识别,认为这只靴子与美国海军使用的靴子高度相似。但报道也说,乌克兰海军潜水员也被看到穿过类似的靴子,一些商店也有类似外观的靴子出售。
此外,据凤凰网援引俄新社报道,目前居住在西班牙的乌克兰记者沙利称,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现任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已被召唤到基辅。报道称,沙利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文章还称,扎卢日内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他对此一无所知,乌克兰武装部队无权执行海外任务。任何与之相反的说法都是挑衅。
对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无关。波多利亚克称,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行为只有在拥有大量技术和财政资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爆炸事件发生时拥有这些资源的国家只有俄罗斯。据德国媒体报道,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发生近两年后,德国联邦总检察长于6月发布了针对该爆炸案嫌疑人的第一份逮捕令。据报道,该嫌疑人名为弗拉基米尔·Z,是一个乌克兰人,最后的行踪出现在波兰。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媒体还报道,德国检方已锁定另外两名嫌疑人。报道称,他们是来自乌克兰的一男一女,二人也是潜水员,可能在海底天然气管道上安放了爆炸物。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沃尔夫冈·布赫纳表示,彻查破坏行为是德国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他不想评估波兰当局是否充分合作。波兰方面对此表示,德国通缉的这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已经返回乌克兰,波兰检方从波兰边防部队获知这一信息。当该嫌疑人离开波兰时,波兰边境检查的数据库里并没有收到此人被通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