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会疑惑,作为宇航员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对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来说,幸福还真差点就和他“失之交臂”。
一个“神秘”的女子
神舟五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五艘飞船,历史意义却不同以往,因为它是第一艘载人飞船。
相信没人不曾听过这样一个广告:长大我要当“太空人”。
让中国有底气说出这句话,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杨利伟。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驾驶宇宙飞船飞行了60万公里的“太空人”。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人怀揣一飞冲天的理想,明朝的“万户”就被称为是世界史上的“飞天第一人”。
可因为过于简陋的技术和对太空的认识不足,用47支火箭和2只风筝,希望将自己带上空中的万户,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国际天文组织用万户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山,以此纪念。
时间转眼过去数百年。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安全着陆后,指挥所传来杨利伟平安抵达的消息。
这项我国自92年就提出的航空发展战略,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时,指挥厅里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盖住了一名女子无声的啜泣。
那一年,是航空灾难非常普遍的一年。
美国、俄罗斯、巴西……无数航天员在离开地球后,传来令人难过的消息。
鲜有人知道,载人飞船从月球回来后,除了内蒙古的主着陆场,还要提前划定4个应急救生区域,准备好9架直升机、6艘水上搜救船只和更多的地面救援车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此前我国并没有载人航天的先例,神舟五号的一切情况都将是第一次。
当时,包括杨利伟在内的第一代航天员,还会互相之间开玩笑,略显心酸。
在前后不足24小时,神舟五号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地面发出了返回指令。
最为紧张的时刻终于来了。
分离轨道舱、注入精准返回参数、穿越“黑障区”,进入主着陆场上空……分秒不差。
一切都在无声而有顺序地进行着,唯有胸腔里的跳动声音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清晨7点半的阳光还不算刺目,但已经有了骄阳的雏形。
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杨利伟从返回舱缓缓走出。
此时,北京航天城的指挥大厅里,爆发出阵阵喝彩。
一个紧张良久的女子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下意识攥着的拳头缓缓地松开,不经意间,已是热泪滚烫。
这个女子是谁?为什么对杨利伟平安返航如此激动?
除了作为华夏子民心心念念盼望神舟五号得胜归来,她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
大家纷纷好奇,杨利伟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中国第一代宇航员的妻子,她会不会对丈夫也曾有过担心?
谁说女子不如男?
其实,懵懂的初中时候,张玉梅和杨利伟便有过交集。
那时候虽然没见过面,但都在一所中学读书。
不过,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读同一所学校,那学生也海了去了,彼时的两人依然不曾认识。
可当时身在对面不相识,是没有认识的契机。
三年之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18岁的杨利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当地飞行员的选拔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绥中县的县志。
貌不惊人的少年,再听人提起,已是远近闻名的飞行员。
更不要说,是那个孕育少年的故乡,小小的绥中县城。
此时,被分配回家乡绥中任教的张玉梅,也常听人提起这个还曾和自己读一所中学,却从未见过的杨利伟。
但心底里,张玉梅又是羡慕的。
虽然是女生,张玉梅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梦想。
还一丁点个头的时候,她就总是迈着小小的步子,跑去姐夫工作的机场玩。
飞行员的种子,更是在张玉梅的心里悄悄种下。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遗憾。
张玉梅并没能如愿当上飞行员,原因在于近视。
她只好放弃这个梦想,转而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没想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转变,给后来两人的姻缘埋下了伏笔。
但此时,对两人的感情之路来说,还为时尚早。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2003年,神舟5号成功着陆时,后来回忆起,张玉梅还有些恍惚:
我太紧张了,心跳得厉害。
我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不能想,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看大屏幕。
很多人会问,一代宇航员是如何“炼成的”?
杨利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知识氛围是有了,但娃儿从小性格有点腼腆。
杨父看在眼里,寻思着男孩子不能老这样下去,于是,给杨利伟安排了满满的“体能课程”。
带他登山爬树摘野果子、到河里裤腿一挽摸鱼抓虾。
在杨父的苦心巧用下,杨利伟很快爱上了运动。
变得更加外向的同时,也渐渐展现出对于学习的喜爱。
后来的杨利伟,体能上游泳、滑冰、田径,都不在话下,甚至一些训练的内容,也能轻松胜任。
加上学习上喜欢钻研理科,第一次,杨利伟的心里有了当“飞行员”的明确想法。
好男儿当有凌云志。
恰逢解放军在当地招应届生加入空军,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杨利伟如愿以偿进入空军飞行学院。
十年磨一剑,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飞行员生涯。
任谁看了杨利伟的履历,不说一句,小伙子是真优秀啊。
杨利伟“军功赫赫”的背后,少不了日复一日的埋头训练。
只是,这一忙起来不要紧,杨利伟的妈妈坐不住了。
航天员“谈恋爱”也犯难
原来,眼瞅着儿子年龄不小了,样样出色的杨利伟,那时候还是单身。
杨利伟不是没有谈过对象,说起来,那是段无奈的往事。
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儿,两个人交往了很久,却无疾而终。
原因可能大家都能猜到,在部队工作,注定了两人要聚少离多。
并且,飞行员工作在一般人看来,翱翔于九天之上,可望不可即,当然是一份光荣的职业。
可一旦放在寻常人家身上,这份工作是带有危险性的。
因此,女孩的家人表示反对,可面对女孩儿多少次的泪眼汪汪,希望杨利伟放弃这份工作,杨利伟却犹豫了。
杨利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昙花一现,而内心深处的声音,再一次帮他做了决定。
他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梦想。
也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加上并不擅长跟异性交往的性子,让他对谈恋爱,甚至是成家,产生了动摇。
却没想到,对生命报之以歌的他,终有个敬仰英雄的她,在下一站等着。
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过,这一切,还少不了一个“契机”和一个“媒人”。
“契机”是“相亲”,“媒人”则是杨利伟的妈妈。
杨妈妈寻思,部队事务繁忙,纪律为先,青年男女普遍都是这么个情况。
给儿子找对象的事,少不了要“相亲”。
只是这“相亲对象”从何找起呢?
身为绥中三中的老师,这不,学校的校医任彦秋就推荐了一个女孩儿。
巧的是,这个女孩和杨妈妈是“同事”!
不仅是老乡,还同是三中的老师,这条件一个个的,都再合适不过,那人究竟如何呢?
杨利伟有个好妈妈,对未来的儿媳,并没有电视剧里婆婆的“刁钻”。
端庄大方,性格和善,就足够了。
这不正是任彦秋心里的张玉梅么?
而张玉梅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因为当时杨利伟还在部队,第一次见面,张玉梅就被直接摁下“快进键”,见到了杨妈妈。
这一见不要紧,同为老师,见到张玉梅身上淡然的气质,杨妈妈就在心里对这个“儿媳”点了头。
不过,自己满意那可不够,于是,在杨妈妈的安排下,杨利伟和张玉梅见面了。
杨利伟虽寡言,身上那股子军人的坚毅,却最吸引张玉梅。
加上张玉梅的温婉体贴,两人竟相处得格外融洽。
当时张玉梅身体弱,杨利伟就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完成航校的学习。
当杨利伟产生了与之白头携老的念头,却总还是会担心张玉梅会因为他的职业,离他而去。
可张玉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丈夫了坚定的回答。
默默支持,荣辱与共。
嫁给杨利伟后,部队训练十分繁忙,当时,张玉梅一个人拉扯2岁的女儿,不幸女儿还是因病夭折,张玉梅忍痛扛下来一切。
当部队面临精简,众多飞行员纷纷转身投入更加轻松、仍收入不菲的民航业,是张玉梅的理解,让他申请继续服役。
而从飞行员到成为中国第一代首飞航天员的转变,更是妻子在背后的无数次辗转难眠。
2003年上午9点,北京的西郊机场上,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早早地等在了那里。
杨利伟身穿着齐整的训练服,出现在机舱门口。
一见到手捧鲜花的妻子和蹦蹦跳跳的小儿子,杨利伟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只是一手拥住妻子,一手怀抱儿子,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结语
人类凝视宇宙,如同尘埃眺望星空。
正是有和杨利伟一样共同努力的仁人志士,我们才可能看到宇宙之大,不会固步自封。
而当一切都随历史的尘沙掩去,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最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