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名画鉴赏
--------------------------
所谓“艺术”,重要的不是“作品”这个物质实体,而是能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认识和感知事物的思维。当代艺术尤其摒弃将艺术安置在美术馆、博物馆的传统,而是要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场。
为了贯彻学校“提高全民审美素质”的使命,强化美术学校坚持每日为您带来中外名画赏析。
维特鲁威人 ✦
达芬奇作品赏析
《维特鲁威人》(意大利语:Uomo vitruviano)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素描作品。它是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规格为34.4 cm × 25.5 cm。
根据约15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达芬奇努力绘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这幅由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态,并同时被分别嵌入到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当中。这幅画有时也被称作卡侬比例或男子比例。维特鲁威人现被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中,和大部分纸质作品一样,它只会偶尔被展出。
人物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又称“美术三杰”)。
达·芬奇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师从韦罗基奥,逐步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同时是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公国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礼遇。1519年病逝。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其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夏山图 ✦
董源作品赏析
《夏山图》是五代时期画家董源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该画作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人物简介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时期,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擅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寒林重汀图》《龙宿郊民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