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值得被称作是乒乓球历史上的一场世纪之战。
这是自1985年江嘉良与陈龙灿决赛后,第一场由两名直拍运动员进行世乒赛男单对决。
这也是小球时代和21分制时代,最后一场由两名直拍选手进行的三大赛男单决赛。
无论其历史意义和精彩程度,都值得在乒乓球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值得被乒乓球迷永久收藏!
1999年的第45届埃因霍温世乒赛,年仅19岁的马琳早已有了和年龄不想符合的成熟的球技。
在混双赛场上,他联手张莹莹拿下了混双的冠军,获得世乒赛首冠,仿佛提前昭告了他绝对是本届世乒赛,一匹不可小觑的黑马。
在男单比赛中,马琳势头更猛,乘胜追击,一路战胜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和金泽洙三位世界顶级的外国乒乓球高手,杀进男单决赛。
决赛中,马琳面对同是直拍打法的师兄刘国梁,发挥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刘国梁速度极快的盖打弧圈和高压推挡,使马琳疲于应付,只有防守的心力,却没有的进攻的余地。
但这场比赛激烈的正是这一点,即便当时的马琳看似落于下风,但他总能以顽强的姿态将刘国梁打得也不好受。
最终两人大战5盘,决胜局更是缠斗22-24才分出胜负。
▼精剪版
这场比赛除了在技战术含量上达到直拍对决巅峰外,对两位选手的职业生涯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刘国梁来说,这场比赛是他职业生涯最紧张的一场对决。
一方面,1999年世乒赛是刘国梁实现大满贯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在此之后,乒乓球将面临打球改革,刘国梁的打法也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面对势如破竹的马琳,刘国梁也没有必胜的能力:
他的冲击力、球的威胁和比赛场上的缠劲儿,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刘国梁之所以能拿下这场比赛的冠军,就是靠的一股“我一定能拿冠军!”的自信。
本来对于年轻的马琳来说,只要拿下决赛,他就能打破孔令辉的纪录,成为最年轻的世乒赛男单冠军!
然而事与愿违,这场比赛却是他世乒赛梦魇的开端。
刘国梁在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前,接受《乒乓世界》专访时曾这样评价:
12年里,马琳一共进了三次世乒赛决赛,三次都输了,其实他每次都很有机会,都差一点。假如12年前他第一次进决赛赢了我的话,也有可能他三次都赢了,这就是心理的一个坎儿。这层窗户纸他从1999年就没有捅破,一直到现在。
最终一语成谶。
这一年世乒赛,马琳在冲向半决赛的道路上不敌马龙,更没有摸到决赛球台。
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上,马琳在男单第二轮上不敌初出茅庐的日本小将松平健太,创下了世乒赛最差战绩。
至此,马琳的世乒赛之旅终结,他也终究没能拿到一块世乒赛男单金牌。
直到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就过来那个亲手将圣·勃劳德杯复制品交到马琳受伤,或许才能安慰一下马琳被世乒赛伤得鲜血淋漓的心灵。
一位是信心十足放手一搏的最强王者,一位是势如破竹心有猛虎的少年英雄,这场直板的巅峰对决,你一定要看!
▼完整版